Lost?
+This page does not exist.
+diff --git a/public/404.html b/public/404.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884ed53 --- /dev/null +++ b/public/404.html @@ -0,0 +1,105 @@ + + + +
+This page does not exist.
+前言 什么是“五险一金”?工资到底由那些部分组成?劳动合同怎么签?不仅仅是应届生,很多工作了几年的职场人,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在这里笔者打算帮助大家彻底把这些事情搞明白。
+薪酬是 货币+实物报酬 的总和,包括:
+++直接薪酬:指的是以现金形式,按照一定的周期,直接发放给你的货币,比如每个月的固定薪资,或者各种现金的补贴,奖金等等。
+
1.基本工资、绩效工资
+基本工资: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基本工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底薪、固定薪酬,只要你向企业提供正常劳动,公司就会向你支付的工资。
+绩效工资:是与你个人绩效挂钩,根据你当月的绩效完成情况,给予你的浮动工资,比如我们常说的销售的提成,就是在浮动工资的部分。
+按照不同的薪酬结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会有不同的比例,以约束员工要达到对应的工作指标,完成固定考核。但不论比例是什么样,每月工资都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2.奖金与津贴
+针对于常常有争议的年终奖:年终奖分为多种形式,比如有实物类的,也有现金类的。现金类分为固定的(即企业为了奖励你持续在岗到了年末,给予你的固定奖励,不会根据企业的业绩变化,比如年底双薪,三薪等等)。也有不固定的,即企业没有约定具体的数额,在年末,根据企业业绩的分红,不等额地发放,浮动范围可以非常大。
+而在劳动法中,对于年终奖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如果企业表明了要发放,且在劳动合同中有体现,但最终没有发,是违法的。
+3.加班费
+休息日加班费:根据《劳动法》:休息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200%×加班天数;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月工资基数÷21.75天×300%×加班天数;
+延长工时加班费:每小时加班费≥小时工资基数的150%
+注:计算加班工资时,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
+加班费应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包括“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等所有工资项目、不能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单独一项作为计算基数。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中,免不了遇到企业通过加班调休,或提供晚餐、报销车费等方式诱导员工加班,甚至会碰到一些不遵守规则的企业,强迫员工加班且不提供相应的补助。
+这种情况下,员工一定衡量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合理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间接薪酬:不直接打到你的现金账户的,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的,权益、保险、服务、或者实物,但是同样能折算出现金价值的。比如住房公积金(要在买房租房的时候可以用)
+
下面,我们来具体解释,每一项是什么意思:
+1.股票期权
+一般来说,应届生遇到offer中含有股票期权的情况较少,但在部分成长型或者初创型公司,或者提倡全员持股的公司,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薪酬结构。
+那么我们着重说一下在创业公司可能会为初始员工提供的期权:期权不是股权,而是一份按照约定价格在约定时间购买股份的合同。但如果说给期权,一定要落在纸上,口头承诺没有任何意义。
+期权的约定,一般会约定起算日期(什么时候发放期权,是入职就发,还是一段时间之后),兑现时间(比如期权是分三年兑现,一共给N股,每年兑现N/3),有无门槛(比如是否在公司工作要满一年,才能解锁兑现的权利),行权价格(到行权期后可按约定价格购得公司股权)。
+如果你最终拿到了N股,但最重要的是,公司需要上市,你才能在禁售期之后套现。所以,期权是你对于公司未来看好,并能持续陪伴公司走到上市的奖励。
+在某些创业公司,容易以期权作为降薪,压低薪酬的原因,这时候一定要谨慎的思考,是否对于公司的业务模式、团队看好,因为期权是一个长期的事情,长期获益也就意味着你要付出长期的承诺,要格外慎重地做选择。
+2.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是国家规定,企业必须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障。
+五险比例,根据地方不同,有细微差别,而一金,比例在5%-12%之间浮动,单位缴纳的比例,不得低于你个人承担的比例。一般来说,比例是相等的,比如你自己缴纳12%,单位也为你缴纳12%。如果你的税前薪酬是10000元,那么你当月公积金账户里会有2400元,其中个人单位各占一半。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职工55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岁,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缴费比例:
+单位:一般不超过20%(以单位工资总额为基数)
+个人:8%(以本人缴费工资为基数)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男性缴满25年、女性缴满20年),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职工医疗保险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
+缴费比例:单位6%,个人2%(各地略有不同)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条件的,从失业保险基金中领取失业保险金:
+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
+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保险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缴费比例:个人费率不超过0.5%。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患职业病的;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法律、行政法规固定应当认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为单位缴费。
+缴费比例:0.3%-2.5%(根据各行业工伤风险类别和工伤事故及职业病的发生频率浮动)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
+生育保险为单位缴纳。缴费比例:0.8%
+职工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缴存比例:单位和职工缴存比例不应低于5%,原则上不高于12%。
+住房公积金可以提取,但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的;
+离休、退休的;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出境定居的;
+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
+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房的,可提取双方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当然,某些福利较好的公司,除了国家规定的五险,还会为员工额外购买商业险。比如商业医疗险,来为员工覆盖社保医疗险种无法报销的部分费用。
+五险一金从什么时候开始缴纳:不论是否约定了试用期,都需要在入职的一个月之内(即为入职的当月、或者次月开始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3.员工福利
+这一类,是属于企业为员工额外提供的,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福利,不是法律强制性的,但是会为员工的生活带来便利,比如健身房、体检等等。此类一般不会在offer或者合约上注明,但是在发放offer的时候,HR会向你提到,你也可以纳入整体offer的考虑当中。毕竟,喜欢健身的同学,还是能节省一些支出。一些公司,甚至包含了三餐,那么也是作为福利,帮员工节省了很大的餐饮支出,这个现金价值,就是非常实在的。
+++问题一:税前和税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税前是8k,到手之后,只有5k了呢?
+
首先,税前的工资,和最终到手的工资,是肯定会有差距的。核心原因是两方面:
+一方面,要扣除对应的五险一金及其他补充险,一方面,是要扣除个税。
+2019年后,个税起征点调整为5000,同时,也增加了6项个税免除的项目。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的规定,查询自己的税后收入。
+++问题二:关于年终奖,公司签约的时候,承诺薪酬是13-16薪,但在年末的时候,到底是如何发放?
+
通常的情况,年末能够拿到几薪,会根据你的绩效考核情况,和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来看的。如果在offer中有注明,那么至少是能够在年末拿到一薪的奖励,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最好的16薪,一般公司会有完善的考评机制,对于员工进行分级,比如表现得特别优秀的员工,可以拿到最高额的奖励。
+PS:
+
+13薪是指工作期满一年后,可以领取第十三个月的工资。一般情况下,指年底双薪。
+
+16薪分别是12个月的基本工资+年底双薪(13薪),再加上次年4月份的绩效部分(参考下并不准确的361原则)的大概标准,除了10%被打成3.25的员工,60%的员工可以拿到3个月绩效工资,30%的员工可以拿到5个月以上的绩效工资(打分3.5以上)。
+
+一、劳动合同
+签署了劳动合同,才表明你真正与公司确立了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自入职之日起1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试用期:也就是你初入公司,还没转正成为正式员工的时期,也是你和企业双方,可以相互考察,是否匹配适合的时期。
+劳动法规定: 劳动合同期限满三个月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满一年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在试用期,用人单位也有义务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如果你想主动解除劳动合同(想辞职):如果在试用期之内,只需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如果已经转正,需要至少30天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如果你被胁迫劳动,或者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向你支付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你可以立即主张接触劳动合同。
+那公司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辞退你呢?
+在试用期内,不满足试用期的条件
+严重违纪,或者给企业造成损害,承担刑事责任等。
+企业经营不善,破产、或者发生严重经营困难,确需裁员。
+如果你不认同公司辞退你的理由,可以向当地的劳动局申请仲裁。这时,举证的责任在于公司。如果公司无法罗列对应的证据,证明其理由,那么公司需要对于辞退行为向你进行补偿。为了避免法律风险,一定要反复的看劳动合同上的条款,包括岗位,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薪酬,假期,工作时间,是否与offer承诺的一致,以及约定的劳动解除条款,包括赔偿条款等等。
+二、三方协议
+首先,要弄明白三方是三方。这里的三方,代表的是学校,你,和用人单位。三方协议,只会存在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时签订。在未来,你再做职业转换的时候,已经是社会人了,就不会再签订这类的协议了。协议是三方各执一份的。
+++官方定义:三方协议是《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
++注意: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三方不等于劳动合同,它只是三方的意向,对你的劳动关系没有约束力,所以,在入职的时候,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保证自己的权益!!
+
一般,三方合同会规定违约金,学生应当注意这个部分,它可能会为你带来风险,如果你在签订三方后,没有按时去公司报道,是需要支付这部分违约金的。一般违约金等同于月薪,但考虑到学生的情况,也不应超过5000元。
+除此之外,与劳动合同需要查看的部分一致,你**需要仔细检查三方协议中约定的薪金、补贴、权益等事项进行确认。
+常见的坑:
+三方协议不是劳动合同。它是学校管理就业的手段,主要涉及到应届生身份和落户、调档等问题,效力一般持续到正式签订劳动合同为止。
+Offer也不是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发出的offer可以视为要约,劳动者确认接受后,形成的通常是一份普通合同,内容比正式劳动合同简单很多,因此不能代替劳动合同。
+书面劳动合同是认定劳动关系最有力的证据,如果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很难得到保护。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如果用人单位坚持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可以保留好工卡/工牌、工服、考勤记录、工作沟通记录等证据,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但如果三方协议和offer等书面文件具备基本劳动合同条款,也可能被法院「视为」书面劳动合同,你就没法薅双倍工资羊毛了。
+
用人单位在法律上根本不存在,比如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喂,你是幽灵吗?日后发生争议时,基本只能去寻找单位出资人。
+日后发生争议时,难以确定
+日后发生争议时,如果不能证明劳动合同履行地在本地,有可能需要到外地申请劳动仲裁,大大增加维权成本。
+++可以事先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天眼查”或“企查查”等网站上查询用人单位的全称、类型、经营范围、规模、存续状态、业绩、口碑等,检查劳动合同上的名称、公章是否都与查询结果一致。
+
++如果发现问题,劳动者有权要求与真实、准确、合法的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否则建议不要提供劳动。
+
用人单位在外地的,应综合考虑日后发生争议的概率,评估自己是否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
+有些单位相互关联,明明跟A单位签了劳动合同,却被派去帮B单位干活。日后发生争议时,要考虑到A、B单位互相甩锅(A说你没帮它干活,B说你没跟它签劳动合同)、难以确定责任单位的可能性。
+可能在实际用工中与本单位员工待遇不同;在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时,如工伤认定等,操作复杂程度有所上升。
+++如果必须为订立劳动合同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提供劳动,又并非劳务派遣,则应该得到订立劳动合同单位的书面认可或指示,并保留好在不同用人单位劳动的证据。
+
++在不得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情况下,尤其需要确认派遣单位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如果是小公司则需要定期关注他们是否按时缴纳五险一金、操作流程是否规范等。
+
为避税等目的订立阴阳合同,比如一份对外的薪资较低,一份对内的(或者口头的)薪资较高。日后发生争议时,证据上可能面临不利。
+「超级大雷」用人单位可能会在合同空白处填上对劳动者不利而对单位本身有利的内容,如较少的工资、更长的工作时间、与协商不一致的福利待遇等。但日后发生争议时,#哎,有理说不清……
+++阴阳合同尽量避免,空白合同绝对避免!
+
影响辞职自由,日后无法正常申请劳动仲裁和诉讼等。有些公司甚至会利用劳动者的身份信息进行其他非法活动。
+这种情况下,大概率前方有巨坑,请直接掉头走人
+劳动合同永远是最关键的证据。
+日后发生争议时,劳动者手里会缺少最关键的依据,增加举证成本和困难,给对方留下抗辩机会。
+++《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
1.试用期时间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2.试用期工资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在此特别强调!
+试用期≠实习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毕业!
+试用期的当事人双方存在着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无过错责任,与劳动者共同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义务,向劳动者支付的工资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学生实习所在的单位对于实习学生,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须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1.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起征点(5000元) +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应该叫个人所得税。
+++不包括
+
五险一金
+省级人民政府等单位颁发的科学、教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保险赔款
+其他
+
+2.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该部分数据仅供参考,不同地区略有不同,详情请参考各地方政府规定。
+1.年假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
2.探亲假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探亲配偶,每年给予一次探亲假一次,30天;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
+
各省又有细则:新疆规定,婚后探亲假三年一趟,比国家规定少一年。
+3.婚假
+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婚假;
+
正常情况下,婚假1-3天,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产假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
5.病假
+根据《劳动法》: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
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根据鉴定等级进行相应的补贴待遇。
+6.工伤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
7.丧假
+根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
+++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丧假;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可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
祝大家都能收获自己满意的offer!
+ +用电子罗盘,转赛博核桃,勘电磁风水,寻网络龙脉
+ +前言 中文和英语发音习惯不同,容易引起误解。本文旨在帮助您准确发音常见的科技术语,欢迎随时补充。
+ +常见发音错误指南:公司/产品名
+Youtube: 正确念法是 "You-tube" [tju:b],而不是 "优吐毙",应该是 "优tiu啵"。
+Skype: 应该念为 [ˈskaɪp],而不是 "死盖屁",应该是 "死盖破"。
+Adobe: 正确的发音是 [əˈdəʊbi],不是 "阿斗伯",而是 "阿兜笔"。
+C#: 应该念为 "C Sharp",即"C煞破"。
+GNU: 正确的发音是 [(g)nuː], 即"哥怒"。
+GUI: 应该念为 [ˈɡui],即"故意"。
+JAVA: 正确的发音是 [ˈdʒɑːvə],而不是 "夹蛙",应该是 "扎蛙"。
+AJAX: 应该念为 [ˈeɪdʒæks],而不是 "阿贾克斯",应该是 "诶(ei) 贾克斯"。
+Ubuntu: 正确的发音是 [uˈbuntuː],而不是 "友邦兔",应该是 "巫不恩兔"。
+Debian: 应该念为 [ˈdɛbiən],即"得(dei)变"。
+Linux: 正确的发音有两种,[ˈlɪnəks] 或 [ˈlɪnʊks],"丽娜克斯" 或 "李扭克斯"都可以。
+LaTeX: 正确的发音是 [ˈleɪtɛk] 或 [ˈleɪtɛx] 或 [ˈlɑːtɛx] 或 [ˈlɑːtɛk],即"雷泰克" 或 "拉泰克"。
+GNOME: 念法可以是 [ɡˈnoʊm] 或 [noʊm],即"格弄姆" 或 "弄姆"。
+App: 应该念为 [ˈæp],即 "阿破"。
+null: 正确的发音是 [nʌl],即"闹"。
+jpg: 应该念为 [ˈdʒeɪpɛɡ],而不是 "勾屁记",应该是 "zhei派个"。
+WiFi: 正确的发音是 [ˈwaɪfaɪ],即"歪fai"。
+mobile: 念法可以是 [moˈbil] 或 [ˈmoˌbil] 或 [ˈməubail],即"膜拜哦" 或 "牟bou"。
+integer: 正确的发音是 [ˈɪntɪdʒə],而不是 "阴太阁儿",应该是 "音剃摺儿"。
+cache: 应该念为 [kæʃ],而不是 "卡尺",即"喀什"。
+@: 应该念为 "at"。
+Tumblr: 应该念为 "Tumbler",而不是 "贪不勒"。
+nginx: 正确的发音是 "Engine X",应该是 "恩静 爱克斯"。
+Apache: 应该念为 [əˈpætʃiː],即"阿趴气"。
+Lucene: 正确的发音是 [ˈluːsin],即"鲁信"。
+MySQL: 应该念为 [maɪ ˌɛskjuːˈɛl] 或 [maɪ ˈsiːkwəl],可以是 "买S奎儿" 或 "买 吸扣"。
+Exposé: 念法可以是 [ɛksˈpəʊzeɪ],重音在Z上。
+RFID: 官方念法是四个字母分开读 "R F I D"。
+JSON: 应该念为 "jason",即"zhei森"。
+Processing: 重音在 "Pro" 上。
+avatar: 正确的发音是 [ˌævə'tɑr],即"艾瓦塌儿"。
+虽然许多的词汇常常被错误发音,但在中国遵守拼音原则是入乡随俗的一种表现,且往往并没有所谓的官方读法,不必太过于纠结100%纯正的读法。
+ +前言 由于临近升学,校园网不尽人意,因此许多小伙伴有了买一张流量卡的计划。本文以三大运营商为例,说明常见流量卡的套路与选择。
+流量卡本质上还是一张 SIM 卡,因为具有大流量、低月租而闻名。
+普通卡大多有着长合约和固定归属地,不能轻易更换套餐,且套餐月租费用较高,特别是在5G推行时期,4G的资费不减反升,且速度有所下降。而流量卡动则100G往上,月租在50以下,且可以随时退卡。
+由于三大运营商处于半国企状态(自负盈亏),因此在长期亏损下不得不整一些牛马活采用一些策略,比如冗长的条款和隐藏极深的优惠套餐等等。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地区分公司业绩不佳,为了在短期内达到要求往往会和一些地区分销商进行合作,将本地区的电话卡改为优惠的套餐,从而吸引客户。注意:99%所谓的月租19、29等流量卡都是要先缴一笔较多的钱,进而每月返还一点点,实现长期上的低月租,运营商是要短期变现的!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没有优惠了呢?其实相对于5元1G、40元10G的资费而言还是非常划算的。
+部分小伙伴反映被物联卡坑了!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诸如某宝某猫上面的9999G超级流量卡,usb接口的随身WiFi等等不出意外都是物联卡,即为工业设备所使用的卡,一般速度极慢,跑几百KB到1MB;这些卡不能被个人所使用,很可能一段时间后就被封号!且分销商不是正规的三大运营商,随时可能跑路。
+大部分流量卡是不能选号的,因为这类具有优惠套餐的卡大多来自不同地区的前任买家,因此靓号数有限,总不能既有好的号码又有优惠套餐;而这就带来第二个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识别符,电话卡和身份证几乎同样重要,在前任主人信息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其大部分社交媒体、生活服务和各种网站的帐号都会遗留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去一一解绑;作者曾经买了一张宁夏的流量卡,结果通过验证和社工成功进入了前主人的微信和淘宝帐号,当然现在已经注销了;部分平台不支持注销的,只能继续使用前号;甚至有概率被前号主的债务人打电话催债;因此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
+由于1中的原因,流量卡的归属地大部分是随机的,比如青海,宁夏等等;这样一来当别人打电话时会看到地址为中国宁夏之类,可能会误以为是诈骗电话;当然这样也有不被看到地址的好处,所谓各有优点。
+真正影响体验的不只是手机基带,还有你所在地区中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分布;因此,购买之前可以先查看一下你所在地区哪个运营商信号最好,从而对症下药。
+有些小伙伴在买完流量卡后打算作为主力卡使用,那这样原先的卡套餐就没必要了,可以办理8元保号套餐,让号码可以继续使用。
+每个运营商最多办5张电话卡,因此注销需谨慎;流量卡大部分可以线上异地注销,但也要仔细看清楚条款。
+1.由于线下营业厅不够优惠,因此我们往往要在网络渠道上寻找各个分发渠道,比如知乎回答,淘宝店铺,微信小程序之类。这里以知乎活动为例:
+可以看到确实非常划算,但是有几个细节:
+一是激活卡需要预充值,数额较多:二是额外的流量以流量包形式给出,此流量包不同活动获得方式也不同;三是155G中包括定向流量,不能和其他APP混用;四是超额后资费特贵,要小心。
+注意要实名购卡,且收获地址要足够详细,会有专门的快递小哥和你线下激活,预充值,注意接受电话!
+2.隐藏的条款:办完卡后进入营业厅的APP,可能不会马上出现,这是因为系统的延迟以及运营商的计时方式,需要在月初才能有全部的流量,后几天按百分比计算,第二个月就正常了。
+仔细观察条款,不要冲动消费。
+ +前言 本文翻译自《The Art of Asking ChatGPT for High-Quality Answers A Complete Guide to Prompt Engineering Techniques》
+什么是 Prompt 工程?
+Prompt 工程是创建提示或指导像 ChatGPT 这样的语言模型输出的过程。它允许用户控制模型的输出并生成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文本。
+ChatGPT 是一种先进的语言模型,能够生成类似于人类的文本。它建立在 Transformer 架构上,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并生成高质量的文本。
+然而,为了从 ChatGPT 中获得最佳结果,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正确地提示模型。 提示可以让用户控制模型的输出并生成相关、准确和高质量的文本。 在使用 ChatGPT 时,了解它的能力和限制非常重要。
+该模型能够生成类似于人类的文本,但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它可能无法始终产生期望的输出。
+这就是 Prompt 工程的作用,通过提供清晰而具体的指令,您可以引导模型的输出并确保其相关。
+Prompt 公式是提示的特定格式,通常由三个主要元素组成:
+任务:对提示要求模型生成的内容进行清晰而简洁的陈述。
+指令:在生成文本时模型应遵循的指令。
+角色:模型在生成文本时应扮演的角色。
+在本书中,我们将探讨可用于 ChatGPT 的各种 Prompt 工程技术。我们将讨论不同类型的提示,以及如何使用它们实现您想要的特定目标。
+现在,让我们开始探索“指令提示技术”,以及如何使用它从ChatGPT中生成高质量的文本。
+指令提示技术是通过为模型提供具体指令来引导ChatGPT的输出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对于确保输出相关和高质量非常有用。
+要使用指令提示技术,您需要为模型提供清晰简洁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指令以供模型遵循。
+例如,如果您正在生成客户服务响应,您将提供任务,例如“生成响应客户查询”的指令,例如“响应应该专业且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示公式:“按照以下指示生成[任务]:[指令]”
+示例:
+生成客户服务响应:
+任务:生成响应客户查询
+指令:响应应该专业且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示公式:“按照以下指示生成专业且准确的客户查询响应:响应应该专业且提供准确的信息。”
+生成法律文件:
+任务:生成法律文件
+指令:文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提示公式:“按照以下指示生成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律文件:文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使用指令提示技术时,重要的是要记住指令应该清晰具体。这将有助于确保输出相关和高质量。可以将指令提示技术与下一章节中解释的“角色提示”和“种子词提示”相结合,以增强ChatGPT的输出。
+角色提示技术是通过为ChatGPT指定一个特定的角色来引导其输出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对于生成针对特定上下文或受众的文本非常有用。
+要使用角色提示技术,您需要为模型提供一个清晰具体的角色。
+例如,如果您正在生成客户服务回复,您可以提供一个角色,如“客户服务代表”。
+提示公式:“作为[角色]生成[任务]”
+示例:
+生成客户服务回复:
+任务:生成对客户查询的回复
+角色:客户服务代表
+提示公式:“作为客户服务代表,生成对客户查询的回复。”
+生成法律文件:
+任务:生成法律文件
+角色:律师
+提示公式:“作为律师,生成法律文件。”
+将角色提示技术与指令提示和种子词提示结合使用可以增强ChatGPT的输出。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将指令提示、角色提示和种子词提示技术结合使用:
+任务:为新智能手机生成产品描述
+指令:描述应该是有信息量的,具有说服力,并突出智能手机的独特功能
+角色:市场代表 种子词:“创新的”
+提示公式:“作为市场代表,生成一个有信息量的、有说服力的产品描述,突出新智能手机的创新功能。该智能手机具有以下功能[插入您的功能]”
+在这个示例中,指令提示用于确保产品描述具有信息量和说服力。角色提示用于确保描述是从市场代表的角度书写的。而种子词提示则用于确保描述侧重于智能手机的创新功能。
+标准提示是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为模型提供一个特定的任务来引导ChatGPT的输出。例如,如果您想生成一篇新闻文章的摘要,您可以提供一个任务,如“总结这篇新闻文章”。
+提示公式:“生成一个[任务]”
+例如:
+生成新闻文章的摘要:
+任务:总结这篇新闻文章
+提示公式:“生成这篇新闻文章的摘要”
+生成一篇产品评论:
+任务:为一款新智能手机撰写评论
+提示公式:“生成这款新智能手机的评论”
+此外,标准提示可以与其他技术(如角色提示和种子词提示)结合使用,以增强ChatGPT的输出。
+以下是如何将标准提示、角色提示和种子词提示技术结合使用的示例:
+任务:为一台新笔记本电脑撰写产品评论
+说明:评论应客观、信息丰富,强调笔记本电脑的独特特点
+角色:技术专家
+种子词:“强大的”
+提示公式:“作为一名技术专家,生成一个客观而且信息丰富的产品评论,强调新笔记本电脑的强大特点。”
+在这个示例中,标准提示技术用于确保模型生成产品评论。角色提示用于确保评论是从技术专家的角度写的。而种子词提示用于确保评论侧重于笔记本电脑的强大特点。
+零样本、一样本和少样本提示是用于从ChatGPT生成文本的技术,最少或没有任何示例。当特定任务的数据有限或任务是新的且未定义时,这些技术非常有用。
+当任务没有可用的示例时,使用零样本提示技术。模型提供一个通用任务,根据对任务的理解生成文本。
+当任务只有一个示例可用时,使用一样本提示技术。模型提供示例,并根据对示例的理解生成文本。
+当任务只有有限数量的示例可用时,使用少样本提示技术。模型提供示例,并根据对示例的理解生成文本。
+提示公式:“基于[数量]个示例生成文本”
+例如:
+为没有可用示例的新产品编写产品描述:
+任务:为新的智能手表编写产品描述
+提示公式:“基于零个示例为这款新智能手表生成产品描述”
+使用一个示例生成产品比较:
+任务:将新款智能手机与最新的iPhone进行比较
+提示公式:“使用一个示例(最新的iPhone)为这款新智能手机生成产品比较”
+使用少量示例生成产品评论:
+任务:为新的电子阅读器撰写评论
+提示公式:“使用少量示例(3个其他电子阅读器)为这款新电子阅读器生成评论”
+这些技术可用于根据模型对任务或提供的示例的理解生成文本。
+“让我们思考一下”提示是一种技巧,可鼓励ChatGPT生成反思和思考性的文本。这种技术适用于撰写论文、诗歌或创意写作等任务。
+“让我们思考一下”提示的公式非常简单,即“让我们思考一下”后跟一个主题或问题。
+例如:
+生成一篇反思性论文:
+任务:就个人成长主题写一篇反思性论文
+提示公式:“让我们思考一下:个人成长”
+生成一首诗:
+任务:写一首关于季节变化的诗
+提示公式:“让我们思考一下:季节变化”
+这个提示要求对特定主题或想法展开对话或讨论。发言者邀请ChatGPT参与讨论相关主题。
+模型提供了一个提示,作为对话或文本生成的起点。
+然后,模型使用其训练数据和算法生成与提示相关的响应。这种技术允许ChatGPT根据提供的提示生成上下文适当且连贯的文本。
+要使用“让我们思考一下提示”技术与ChatGPT,您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您要讨论的主题或想法。
+制定一个明确表达主题或想法的提示,并开始对话或文本生成。
+用“让我们思考”或“让我们讨论”开头的提示,表明您正在启动对话或讨论。
+以下是使用此技术的一些提示示例:
+提示:“让我们思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提示:“让我们讨论人工智能的当前状态”
+提示:“让我们谈谈远程工作的好处和缺点” 您还可以添加开放式问题、陈述或一段您希望模型继续或扩展的文本。
+提供提示后,模型将使用其训练数据和算法生成与提示相关的响应,并以连贯的方式继续对话。
+这种独特的提示有助于ChatGPT以不同的视角和角度给出答案,从而产生更具动态性和信息性的段落。
+使用提示的步骤简单易行,可以真正提高您的写作水平。尝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吧。
+自洽提示是一种技术,用于确保ChatGPT的输出与提供的输入一致。这种技术对于事实核查、数据验证或文本生成中的一致性检查等任务非常有用。
+自洽提示的提示公式是输入文本后跟着指令“请确保以下文本是自洽的”。
+或者,可以提示模型生成与提供的输入一致的文本。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文本生成
+任务:生成产品评论
+指令:评论应与输入中提供的产品信息一致
+提示公式:“生成与以下产品信息一致的产品评论[插入产品信息]”
+示例2:文本摘要
+任务:概括一篇新闻文章
+指令:摘要应与文章中提供的信息一致
+提示公式:“用与提供的信息一致的方式概括以下新闻文章[插入新闻文章]”
+示例3:文本完成
+任务:完成一个句子
+指令:完成应与输入中提供的上下文一致
+提示公式:“以与提供的上下文一致的方式完成以下句子[插入句子]”
+示例4:
+任务:检查给定新闻文章的一致性
+输入文本:“文章中陈述该城市的人口为500万,但后来又说该城市的人口为700万。”
+提示公式:“请确保以下文本是自洽的:文章中陈述该城市的人口为500万,但后来又说该城市的人口为700万。”
+任务:检查给定数据集的一致性
+输入文本:“数据显示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30度,但最低温度记录为20度。”
+提示公式:“请确保以下文本是自洽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平均温度为30度,但最低温度记录为20度。”
+种子词提示是一种通过提供特定的种子词或短语来控制ChatGPT输出的技术。种子词提示的提示公式是种子词或短语,后跟指令“请根据以下种子词生成文本”。
+示例:
+文本生成:
+任务:编写一篇有关龙的故事
+种子词:“龙”
+提示公式:“请根据以下种子词生成文本:龙”
+语言翻译:
+任务:将一句话从英语翻译成西班牙语
+种子词:“你好”
+提示公式:“请根据以下种子词生成文本:你好”
+这种技术允许模型生成与种子词相关的文本并对其进行扩展。这是一种控制模型生成文本与某个特定主题或背景相关的方式。
+种子词提示可以与角色提示和指令提示相结合,以创建更具体和有针对性的生成文本。通过提供种子词或短语,模型可以生成与该种子词或短语相关的文本,并通过提供有关期望输出和角色的信息,模型可以以特定于角色或指令的风格或语气生成文本。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生成的文本,并可用于各种应用程序。
+以下是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文本生成
+任务:编写一首诗
+指令:诗应与种子词“爱”相关,并以十四行诗的形式书写。
+角色:诗人
+提示公式:“作为诗人,根据以下种子词生成与“爱”相关的十四行诗:”
+示例2:文本完成
+任务:完成一句话
+指令:完成应与种子词“科学”相关,并以研究论文的形式书写。
+角色:研究员
+示例3:文本摘要
+任务:摘要一篇新闻文章
+指令:摘要应与种子词“政治”相关,并以中立和公正的语气书写。
+角色:记者
+知识生成提示是一种从ChatGPT中引出新的、原创的信息的技术。
+知识生成提示的公式是“请生成关于X的新的和原创的信息”,其中X是感兴趣的主题。
+这是一种利用模型预先存在的知识来生成新的信息或回答问题的技术。
+要将此提示与ChatGPT一起使用,需要将问题或主题作为输入提供给模型,以及指定所生成文本的任务或目标的提示。
+提示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生成的文本类型以及任何特定的要求或限制。
+以下是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知识生成
+任务:生成有关特定主题的新信息
+说明:生成的信息应准确且与主题相关
+提示公式:“生成有关[特定主题]的新的准确信息”
+示例2:问答
+任务:回答问题
+说明:答案应准确且与问题相关
+提示公式:“回答以下问题:[插入问题]”
+示例3:知识整合
+任务: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整合
+说明:整合应准确且与主题相关
+提示公式:“将以下信息与有关[特定主题]的现有知识整合:[插入新信息]”
+示例4:数据分析
+任务:从给定的数据集中生成有关客户行为的见解
+提示公式:“请从这个数据集中生成有关客户行为的新的和原创的信息”
+这种技术利用模型的现有知识来整合新信息或连接不同的信息片段。
+这种技术对于将现有知识与新信息相结合,以生成更全面的特定主题的理解非常有用。
+如何与ChatGPT一起使用:
+模型应该提供新信息和现有知识作为输入,以及指定生成文本的任务或目标的提示。
+提示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生成的文本类型以及任何特定的要求或限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知识整合
+任务:将新信息与现有知识整合
+说明:整合应准确且与主题相关
+提示公式:“将以下信息与关于[具体主题]的现有知识整合:[插入新信息]”
+示例2:连接信息片段
+任务:连接不同的信息片段
+说明:连接应相关且逻辑清晰
+提示公式:“以相关且逻辑清晰的方式连接以下信息片段:[插入信息1] [插入信息2]”
+示例3:更新现有知识
+任务:使用新信息更新现有知识
+说明:更新的信息应准确且相关
+提示公式:“使用以下信息更新[具体主题]的现有知识:[插入新信息]”
+这种技术向模型提供一个问题或任务以及一组预定义的选项作为潜在答案。
+该技术对于生成仅限于特定选项集的文本非常有用,可用于问答、文本完成和其他任务。模型可以生成仅限于预定义选项的文本。
+要使用ChatGPT的多项选择提示,需要向模型提供一个问题或任务作为输入,以及一组预定义的选项作为潜在答案。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生成的文本类型以及任何特定要求或限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问答
+任务:回答一个多项选择题
+说明:答案应该是预定义的选项之一
+提示公式:“通过选择以下选项之一回答以下问题:[插入问题] [插入选项1] [插入选项2] [插入选项3]”
+示例2:文本完成
+任务:使用预定义选项之一完成句子
+说明:完成应该是预定义的选项之一
+提示公式:“通过选择以下选项之一完成以下句子:[插入句子] [插入选项1] [插入选项2] [插入选项3]”
+示例3:情感分析
+任务:将文本分类为积极、中立或消极
+说明:分类应该是预定义的选项之一
+提示公式:“通过选择以下选项之一,将以下文本分类为积极、中立或消极:[插入文本] [积极] [中立] [消极]”
+可解释的软提示是一种技术,可以在提供一定的灵活性的同时控制模型生成的文本。它通过提供一组受控输入和关于所需输出的附加信息来实现。这种技术可以生成更具解释性和可控性的生成文本。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文本生成
+任务:生成一个故事
+指令:故事应基于一组给定的角色和特定的主题
+提示公式:“基于以下角色生成故事:[插入角色]和主题:[插入主题]”
+示例2:文本完成
+任务:完成一句话
+指令:完成应以特定作者的风格为基础
+提示公式:“以[特定作者]的风格完成以下句子:[插入句子]”
+示例3:语言建模
+任务:以特定风格生成文本
+指令:文本应以特定时期的风格为基础
+提示公式:“以[特定时期]的风格生成文本:[插入上下文]”
+控制生成提示是一种技术,可让模型在生成文本时对输出进行高度控制。
+这可以通过提供一组特定的输入来实现,例如模板、特定词汇或一组约束条件,这些输入可用于指导生成过程。
+以下是一些示例和它们的公式:
+示例1:文本生成
+任务:生成一个故事
+说明:该故事应基于特定的模板
+提示公式:“根据以下模板生成故事:[插入模板]”
+示例2:文本补全
+任务:完成一句话
+说明:完成应使用特定的词汇
+提示公式:“使用以下词汇完成以下句子:[插入词汇]:[插入句子]”
+示例3:语言建模
+任务:以特定风格生成文本
+说明:文本应遵循一组特定的语法规则
+提示公式:“生成遵循以下语法规则的文本:[插入规则]:[插入上下文]”
+通过提供一组特定的输入来指导生成过程,控制生成提示使得生成的文本更具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问答提示是一种技术,可以让模型生成回答特定问题或任务的文本。通过将问题或任务与可能与问题或任务相关的任何其他信息一起作为输入提供给模型来实现此目的。
+一些提示示例及其公式如下:
+示例1:事实问题回答
+任务:回答一个事实性问题
+说明:答案应准确且相关
+提示公式:“回答以下事实问题:[插入问题]”
+示例2:定义
+任务:提供一个词的定义
+说明:定义应准确
+提示公式:“定义以下词汇:[插入单词]”
+示例3:信息检索
+任务:从特定来源检索信息
+说明:检索到的信息应相关
+提示公式:“从以下来源检索有关[特定主题]的信息:[插入来源]” 这对于问答和信息检索等任务非常有用。
+概述提示是一种技术,允许模型在保留其主要思想和信息的同时生成给定文本的较短版本。
+这可以通过将较长的文本作为输入提供给模型并要求其生成该文本的摘要来实现。
+这种技术对于文本概述和信息压缩等任务非常有用。
+如何在ChatGPT中使用:
+应该向模型提供较长的文本作为输入,并要求其生成该文本的摘要。
+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摘要的所需长度和任何特定要求或限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文章概述
+任务:概述新闻文章
+说明:摘要应是文章主要观点的简要概述
+提示公式:“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以下新闻文章:[插入文章]”
+示例2:会议记录
+任务:概括会议记录
+说明:摘要应突出会议的主要决策和行动
+提示公式:“通过列出主要决策和行动来总结以下会议记录:[插入记录]”
+示例3:书籍摘要
+任务:总结一本书
+说明:摘要应是书的主要观点的简要概述
+提示公式:“用一段简短的段落总结以下书籍:[插入书名]”
+对话提示是一种技术,允许模型生成模拟两个或更多实体之间对话的文本。通过为模型提供一个上下文和一组角色或实体,以及它们的角色和背景,并要求模型在它们之间生成对话。
+因此,应为模型提供上下文和一组角色或实体,以及它们的角色和背景。还应向模型提供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对话或交谈的类型以及任何特定的要求或限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对话生成
+任务:生成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
+说明:对话应自然且与给定上下文相关
+提示公式:“在以下情境中生成以下角色之间的对话[插入角色]”
+示例2:故事写作
+任务:在故事中生成对话
+说明:对话应与故事的角色和事件一致
+提示公式:“在以下故事中生成以下角色之间的对话[插入故事]”
+示例3:聊天机器人开发
+任务:为客服聊天机器人生成对话
+说明:对话应专业且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示公式:“在客户询问[插入主题]时,为客服聊天机器人生成专业和准确的对话”
+因此,这种技术对于对话生成、故事写作和聊天机器人开发等任务非常有用。
+对抗性提示是一种技术,它允许模型生成抵抗某些类型的攻击或偏见的文本。这种技术可用于训练更为稳健和抵抗某些类型攻击或偏见的模型。
+要在ChatGPT中使用对抗性提示,需要为模型提供一个提示,该提示旨在使模型难以生成符合期望输出的文本。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生成的文本类型和任何特定要求或约束。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用于文本分类的对抗性提示
+任务:生成被分类为特定标签的文本
+说明:生成的文本应难以分类为特定标签
+提示公式:“生成难以分类为[插入标签]的文本”
+示例2:用于情感分析的对抗性提示
+任务:生成难以分类为特定情感的文本
+说明:生成的文本应难以分类为特定情感
+提示公式:“生成难以分类为具有[插入情感]情感的文本”
+示例3:用于语言翻译的对抗性提示
+任务:生成难以翻译的文本
+说明:生成的文本应难以翻译为目标语言
+提示公式:“生成难以翻译为[插入目标语言]的文本”
+聚类提示是一种技术,它可以让模型根据某些特征或特点将相似的数据点分组在一起。
+通过提供一组数据点并要求模型根据某些特征或特点将它们分组成簇,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种技术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中非常有用。
+如何在ChatGPT中使用:
+应该向模型提供一组数据点,并要求它根据某些特征或特点将它们分组成簇。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生成的簇数和任何特定的要求或约束。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客户评论的聚类
+任务:将相似的客户评论分组在一起
+说明:应根据情感将评论分组
+提示公式:“将以下客户评论根据情感分组成簇:[插入评论]”
+示例2:新闻文章的聚类
+任务:将相似的新闻文章分组在一起
+说明:应根据主题将文章分组
+提示公式:“将以下新闻文章根据主题分组成簇:[插入文章]”
+示例3:科学论文的聚类
+任务:将相似的科学论文分组在一起
+说明:应根据研究领域将论文分组
+提示公式:“将以下科学论文根据研究领域分组成簇:[插入论文]”
+强化学习提示是一种技术,可以使模型从过去的行动中学习,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其性能。要在ChatGPT中使用强化学习提示,需要为模型提供一组输入和奖励,并允许其根据接收到的奖励调整其行为。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期望输出的信息,例如要完成的任务以及任何特定要求或限制。这种技术对于决策制定、游戏玩法和自然语言生成等任务非常有用。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用于文本生成的强化学习
+任务:生成与特定风格一致的文本
+说明:模型应根据为生成与特定风格一致的文本而接收到的奖励来调整其行为
+提示公式:“使用强化学习来生成与以下风格一致的文本[插入风格]”
+示例2:用于语言翻译的强化学习
+任务: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说明:模型应根据为生成准确翻译而接收到的奖励来调整其行为
+提示公式:“使用强化学习将以下文本[插入文本]从[插入语言]翻译成[插入语言]”
+示例3:用于问答的强化学习
+任务:回答问题
+说明:模型应根据为生成准确答案而接收到的奖励来调整其行为
+提示公式:“使用强化学习来回答以下问题[插入问题]”
+课程学习是一种技术,允许模型通过先训练简单任务,逐渐增加难度来学习复杂任务。
+要在ChatGPT中使用课程学习提示,模型应该提供一系列任务,这些任务逐渐增加难度。
+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期望输出的信息,例如要完成的最终任务以及任何特定要求或约束条件。
+此技术对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任务非常有用。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用于文本生成的课程学习
+任务:生成与特定风格一致的文本
+说明:模型应该在移动到更复杂的风格之前先在简单的风格上进行训练。
+提示公式:“使用课程学习来生成与以下风格[插入风格]一致的文本,按照以下顺序[插入顺序]。”
+示例2:用于语言翻译的课程学习
+任务: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说明:模型应该在移动到更复杂的语言之前先在简单的语言上进行训练。
+提示公式:“使用课程学习将以下语言[插入语言]的文本翻译成以下顺序[插入顺序]。”
+示例3:用于问题回答的课程学习
+任务:回答问题
+说明:模型应该在移动到更复杂的问题之前先在简单的问题上进行训练。
+提示公式:“使用课程学习来回答以下问题[插入问题],按照以下顺序[插入顺序]生成答案。”
+情感分析是一种技术,允许模型确定文本的情绪色彩或态度,例如它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立的。
+要在ChatGPT中使用情感分析提示,模型应该提供一段文本并要求根据其情感分类。
+提示还应包括关于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检测的情感类型(例如积极的、消极的、中立的)和任何特定要求或约束条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客户评论的情感分析
+任务:确定客户评论的情感
+说明:模型应该将评论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提示公式:“对以下客户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插入评论],并将它们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示例2:推文的情感分析
+任务:确定推文的情感
+说明:模型应该将推文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提示公式:“对以下推文进行情感分析[插入推文],并将它们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示例3:产品评论的情感分析
+任务:确定产品评论的情感
+说明:模型应该将评论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提示公式:“对以下产品评论进行情感分析[插入评论],并将它们分类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中立的。”
+这种技术对自然语言处理、客户服务和市场研究等任务非常有用。
+命名实体识别(NER)是一种技术,它可以使模型识别和分类文本中的命名实体,例如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等。
+要在ChatGPT中使用命名实体识别提示,需要向模型提供一段文本,并要求它识别和分类文本中的命名实体。
+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要识别的命名实体类型(例如人名、组织机构、地点、日期)以及任何特定要求或约束条件。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新闻文章中的命名实体识别
+任务:在新闻文章中识别和分类命名实体
+说明:模型应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提示公式:“在以下新闻文章[插入文章]上执行命名实体识别,并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示例2:法律文件中的命名实体识别
+任务:在法律文件中识别和分类命名实体
+说明:模型应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提示公式:“在以下法律文件[插入文件]上执行命名实体识别,并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示例3:研究论文中的命名实体识别
+任务:在研究论文中识别和分类命名实体
+说明:模型应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提示公式:“在以下研究论文[插入论文]上执行命名实体识别,并识别和分类人名、组织机构、地点和日期。”
+文本分类是一种技术,它可以让模型将文本分成不同的类别。这种技术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文本分析和情感分析等任务非常有用。
+需要注意的是,文本分类和情感分析是不同的。情感分析特别关注于确定文本中表达的情感或情绪。这可能包括确定文本表达了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情感。情感分析通常用于客户评论、社交媒体帖子和其他需要表达情感的文本。
+要在ChatGPT中使用文本分类提示,模型需要提供一段文本,并要求它根据预定义的类别或标签进行分类。提示还应包括有关所需输出的信息,例如类别或标签的数量以及任何特定的要求或约束。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对客户评论进行文本分类
+任务:将客户评论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具
+说明:模型应根据评论的内容对其进行分类
+提示公式:“对以下客户评论 [插入评论] 进行文本分类,并根据其内容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电子产品、服装和家具。”
+示例2:对新闻文章进行文本分类
+任务:将新闻文章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体育、政治和娱乐
+说明:模型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对其进行分类
+提示公式:“对以下新闻文章 [插入文章] 进行文本分类,并根据其内容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体育、政治和娱乐。”
+示例3:对电子邮件进行文本分类
+任务:将电子邮件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垃圾邮件、重要邮件或紧急邮件
+说明:模型应根据电子邮件的内容和发件人对其进行分类
+提示公式:“对以下电子邮件 [插入电子邮件] 进行文本分类,并根据其内容和发件人将其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例如垃圾邮件、重要邮件或紧急邮件。”
+文本生成提示与本书中提到的其他提示技术相关,例如:零、一、几次提示,受控生成提示,翻译提示,语言建模提示,句子补全提示等。这些提示都与生成文本有关,但它们在生成文本的方式和放置在生成文本上的特定要求或限制方面有所不同。文本生成提示可用于微调预训练模型或训练新模型以执行特定任务。
+提示示例及其公式:
+示例1:故事创作的文本生成
+任务:根据给定的提示生成故事
+说明:故事应至少包含1000个单词,并包括一组特定的角色和情节。
+提示公式:“根据以下提示[插入提示]生成一个至少包含1000个单词,包括角色[插入角色]和情节[插入情节]的故事。”
+示例2:语言翻译的文本生成
+任务:将给定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说明:翻译应准确并符合习惯用语。
+提示公式:“将以下文本[插入文本]翻译成[插入目标语言],并确保其准确且符合习惯用语。”
+示例3:文本完成的文本生成
+任务:完成给定的文本
+说明:生成的文本应与输入文本连贯一致。
+提示公式:“完成以下文本[插入文本],并确保其连贯一致且符合输入文本。”
+ +前言 Docker 是一个开源平台,通过将应用程序隔离到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自动执行应用程序的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是独立的可执行单元,它封装了应用程序在各种环境中一致运行所需的所有必要依赖项、库和配置文件。
+ +什么是容器?
+容器是轻量级、可移植和隔离的软件环境,允许开发人员跨不同平台一致地运行和打包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它们有助于简化应用程序开发、部署和管理流程,同时确保应用程序始终如一地运行,而不管底层基础架构如何。
+容器是如何工作的?
+与传统的虚拟化不同,传统的虚拟化使用硬件资源模拟完整的操作系统,容器共享主机的操作系统内核,并利用轻量级虚拟化技术来创建隔离的进程。这种方法有几个好处,包括:
+效率:容器的开销较小,可以共享公共库和可执行文件,与虚拟机 (VM) 相比,可以在单个主机上运行更多容器。
+可移植性:容器封装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因此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环境和平台上一致地移动和运行它们。
+快速启动:由于容器不需要启动完整的操作系统,因此它们的启动和关闭速度比 VM 快得多。
+一致性:容器为应用程序的开发、测试和生产阶段提供了一致的环境,从而减少了“它在我的机器上工作”的问题。
+容器和 Docker
+Docker 是一个简化创建、部署和管理容器过程的平台。它为开发人员和管理员提供了一组工具和 API 来管理容器化应用程序。使用 Docker,您可以将应用程序代码、库和依赖项构建并打包到容器映像中,该映像可以在任何支持 Docker 的环境中一致地分发和运行。
+对容器的需求
+在软件开发和部署领域,一致性和效率至关重要。在容器出现之前,开发人员在跨不同环境部署应用程序时经常面临挑战,包括:
+容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总体而言,对于希望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资源效率并确保可靠和一致的软件交付的组织来说,容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彻底改变了现代软件开发实践,并在部署和应用程序管理领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裸机、虚拟机、容器
+裸机是一个术语,用于描述直接在硬件上运行的计算机,无需任何虚拟化。这是运行应用程序的高性能方式,但也是最不灵活的方式。每台服务器只能运行一个应用程序,并且不能轻松地将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台服务器。
+虚拟机 (VM) 是一种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的方法。每个 VM 都运行在虚拟机监控程序之上,虚拟机监控程序是模拟计算机硬件的软件。虚拟机监控程序允许您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它还在不同 VM 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隔离。
+容器是一种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的方法,而不会产生虚拟机管理程序的开销。每个容器都运行在容器引擎之上,容器引擎是一种模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软件。容器引擎允许您在单个服务器上运行多个应用程序,它还提供在不同容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之间的隔离。
+Docker 与 OCI +开放容器计划 (OCI) 是 Linux 基金会的一个项目,旨在为容器格式和运行时创建行业标准。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定义的技术规范确保容器环境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Docker 是 OCI 的创始成员之一,在制定容器格式和运行时标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Docker 最初开发了容器运行时(Docker 引擎)和映像格式(Docker 映像),作为 OCI 规范的基础。
+OCI 规范
+OCI 有两个主要规范:
+Docker 和 OCI 之间的兼容性
+Docker 始终致力于支持 OCI 规范,并且自参与 OCI 以来,不断更新其软件以符合 OCI 标准。Docker 的 containerd 运行时和映像格式与 OCI 规范完全兼容,使 Docker 容器能够由其他符合 OCI 标准的容器运行时运行,反之亦然。
+总之,Docker 和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 共同致力于维护容器行业的标准化和兼容性。Docker 在 OCI 规范的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容器生态系统保持健康、可互操作,并可供整个行业的广泛用户和平台访问。
+ +前言 Git,作为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版本控制工具,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本文旨在介绍 Git 的全流程安装和基本使用,希望能够帮助新手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Git 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Windows:https://git-scm.com/download/
+Archlinux:sudo pacman -S git
安装完成后检查版本:git --version
如果你的目录不是一个 Git 仓库,你需要先初始化。
+创建新文件夹,在你的项目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
+git init
设置默认仓库为 main,避免因为 main/master 名称不同的牛马问题:
+git init --initial-branch=main
执行如下命令以创建一个本地仓库的克隆版本:
+git clone /path/to/repository
+如果是远端服务器上的仓库,你的命令会是这个样子:
+git clone username@host:/path/to/repository
生成密钥: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
可以生成多个不同名字的密钥: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 -f ~/.ssh/github_key1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 -f ~/.ssh/github_key2
使用 ssh-add
命令将生成的密钥添加到 SSH 代理中。
ssh-add ~/.ssh/github_key1
ssh-add ~/.ssh/github_key2
在 ~/.ssh/config
文件中配置不同的主机别名以及相应的密钥文件。编辑该文件并添加以下内容:
# GitHub repository 1
Host github1
HostName github.com
+
+User git
+
+IdentityFile ~/.ssh/github_key1
+
+# GitHub repository 2
Host github2
HostName github.com
+
+User git
+
+IdentityFile ~/.ssh/github_key2
+
+连接到github:
+ssh -T git@github.com
添加远程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remote_repository_url>
比如我已经在 GitHub 上创建了一个名为 dichos
的仓库,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其添加为远程仓库:
git remote add origin git@github.com:Dichgrem/dichos.git
设置远程仓库
+git remote set-url origin git@github.com:Dichgrem/dichos.git
本地仓库由 git 维护的三棵“树”组成。第一个是你的 工作目录
,它持有实际文件;第二个是 暂存区(Index)
,它像个缓存区域,临时保存你的改动;最后是 HEAD
,它指向你最后一次提交的结果。
git branch main
这将创建一个名为 main 的分支。
+git branch -d master
使用大写强制删除
+git branch -D master
你可以提出更改(把它们添加到暂存区),使用如下命令:
+git add <filename>
+git add *
+这是 git 基本工作流程的第一步;使用如下命令以实际提交改动:
+git commit -m "代码提交信息"
如:
git commit -m "Initial commit"
+现在,你的改动已经提交到了 HEAD,但是还没到你的远端仓库。
你的改动现在已经在本地仓库的 HEAD 中了。执行如下命令以将这些改动提交到远端仓库:
+git push origin master
+可以把 master 换成你想要推送的任何分支。
如果你还没有克隆现有仓库,并欲将你的仓库连接到某个远程服务器,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添加:
+git remote add origin <server>
+如此你就能够将你的改动推送到所添加的服务器上去了。
分支是用来将特性开发绝缘开来的。在你创建仓库的时候,master 是“默认的”分支。在其他分支上进行开发,完成后再将它们合并到主分支上。
+创建一个叫做“feature_x”的分支,并切换过去:
+git checkout -b feature_x
+切换回主分支:
+git checkout master
+再把新建的分支删掉:
+git branch -d feature_x
+除非你将分支推送到远端仓库,不然该分支就是 不为他人所见的:
+git push origin <branch>
要更新你的本地仓库至最新改动,执行:
+git pull
+以在你的工作目录中 获取(fetch) 并 合并(merge) 远端的改动。
+要合并其他分支到你的当前分支(例如 master),执行:
+git merge <branch>
+在这两种情况下,git 都会尝试去自动合并改动。遗憾的是,这可能并非每次都成功,并可能出现_冲突(conflicts)。 这时候就需要你修改这些文件来手动合并这些_冲突(conflicts)。改完之后,你需要执行如下命令以将它们标记为合并成功:
+git add <filename>
+在合并改动之前,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预览差异:
+git diff <source_branch> <target_branch>
为软件发布创建标签是推荐的。这个概念早已存在,在 SVN 中也有。你可以执行如下命令创建一个叫做 1.0.0 的标签:
+git tag 1.0.0 1b2e1d63ff
+1b2e1d63ff 是你想要标记的提交 ID 的前 10 位字符。可以使用下列命令获取提交 ID:
+git log
+你也可以使用少一点的提交 ID 前几位,只要它的指向具有唯一性。
如果你想了解本地仓库的历史记录,最简单的命令就是使用:
+git log
+你可以添加一些参数来修改他的输出,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只看某一个人的提交记录:
+git log --author=bob
+一个压缩后的每一条提交记录只占一行的输出:
+git log --pretty=oneline
+或者你想通过 ASCII 艺术的树形结构来展示所有的分支, 每个分支都标示了他的名字和标签:
+git log --graph --oneline --decorate --all
+看看哪些文件改变了:
+git log --name-status
+这些只是你可以使用的参数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参考:
+git log --help
假如你操作失误(当然,这最好永远不要发生),你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替换掉本地改动:
+git checkout -- <filename>
+此命令会使用 HEAD 中的最新内容替换掉你的工作目录中的文件。已添加到暂存区的改动以及新文件都不会受到影响。
假如你想丢弃你在本地的所有改动与提交,可以到服务器上获取最新的版本历史,并将你本地主分支指向它:
+git fetch origin
+git reset --hard origin/master
git目前默认的主分支为 master,和 github 默认分支 main 不同,这使得默认配置下 git 往往连接失败。可以通过下两种方法改变默认分支。在本地 git init 时将默认分支修改成main
+1. git --version //查看版本
+2. git config --global init.defaultBranch main //将默认分支修改成main
+3. git init //本地项目文件夹内创建.git文件夹
+4. git add . //添加到暂存区
+5. git commit -a [描述的内容] //记录修改行为
+6. git pull --rebase origin main //拉github上的readme.md
+7. git push origin main //上传代码
+
+也可以不修改git上的默认分支,而是修改github上库的默认分支。
+由于网络环境的差异,Git连接github需要代理,或者全局模式。Git支持四种协议,而除本地传输外,还有:git://, ssh://, 基于HTTP协议,这些协议又被分为哑协议(HTTP协议)和智能传输协议。对于这些协议,要使用代理的设置也有些差异:
+使用 git协议
时,设置代理需要配置 core.gitproxy
使用 HTTP协议
时,设置代理需要配置 http.proxy
而使用 ssh协议
时,代理需要配置ssh的 ProxyCommand
参数
由于个人需求仅仅是 HTTP 的代理(相对来说,HTTP 有比较好的通适性,Windows 配置git/ssh比较棘手),设置的时候,只需要针对单个设置 http.proxy
即可,在需要使用代理的项目下面使用 git bash
如下命令进行设置(你的Uri和port可能和我的不同):
git config http.proxy
http://127.0.0.1:2080 # 也可以是uri:port形式
这个是不需要鉴权的代理设置,如果需要鉴权,可能需要添加用户名密码信息:
+git config http.proxy
http://username:password@127.0.0.1:2080
如果git的所有项目都需要启用代理,那么可以直接启用全局设置:
+git config --global http.proxy
http://127.0.0.1:2080
为了确认是否已经设置成功,可以使用 --get
来获取:
git config --get --global http.proxy
这样可以看到你设置在global的 http.proxy
值。
需要修改的时候,再次按照上面的方法设置即可,git 默认会覆盖原有的配置值。
+当我们的网络出现变更时,可能需要删除掉原有的代理配置,此时需要使用 --unset
来进行配置:
git config --global --unset http.proxy
在命令之后,指定位置的设置值将会被清空,你可以再次使用 --get
来查看具体的设置情况。
如果使用了 HTTPS,肯呢个会碰到 HTTPS 证书错误的情况,比如提示: SSL certificate problem
,此时,可以尝试将 sslVerify
设置为 false
:
git config --global http.sslVerify false
恩,到此,可以试试 git 来获取/更改项目了,此时,项目应该是使用代理来进行通讯的。
+--global
, --system
, --local
各级设置后,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git默认是先到 git Repository 的配置文件中查找配置文件,如果没有才会到 --global
设置的文件中查找,因此,单个项目文件中的设置会覆盖 --global
的设置。--global
来配置的信息保存在当前用户的根目录下的 .config
文件中,而仓库中的配置保存在项目仓库的根目录下的 .git/config
文件中。前言 在互联网的日常使用中,电子邮件作为一项基础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各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但电子邮件仍然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基础服务是如何运作的。
+与许多其他基于协议的应用一样,电子邮件依赖于一系列协议来进行传输和交换。而基于协议的应用一般不会轻易地被历史淘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基于 HTTP 上层的网站,以及技术更新换代了好几波,但底层的协议依然还是 HTTP(HTTPS)。基于 BitTorrent 协议的文件交换协议,和基于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的电子邮件传输便是其中之一。
+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为了确保通信安全,电子邮件的发送还引入了一些安全机制,如SPF、DKIM和DMARC。
+假设用户 a@gmail.com 发送一封邮件到 b@qq.com,会执行如下的流程。
+1.查询 MX 记录
+当我们在 Gmail 网页上撰写一封邮件,并点击发送按钮之后。Gmail 会用自己的内部协议链接 Gmail 的 Outgoing SMTP 邮件服务器。
+Outgoing SMTP 验证用户权限,然后将邮件以 MIME 格式发送到发送队列中。
+Gmail SMTP 服务器会通过 DNS 查询到域名 qq.com
MX(Mail Exchanger) 记录(dig MX qq.com
),找到邮件服务器的 IP 所在。
在 Linux 下也可以通过 dig mx qq.com
来查询到。这一步在对应到自建的邮件服务器的时候,就是通过配置 DNS 的 MX 记录来实现的。
一般情况下会配置一个 A 记录 mx.example.com
指向服务器的 IP 地址。然后再配置一个 [[MX 记录]],@
全部域名的 MX 请求全部转发给 mx.example.com
。
2.SMTP 发送
+当 Gmail 的服务器找到 QQ 邮箱的 IP 地址之后,邮件就会通过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协议连接服务器的连接,尝试发送给 QQ 的服务器。
+为了简化理解,SMTP 传输的时候就直接声明,我 a@gmail.com ,我要发送邮件到 b@qq.com ,内容是某某某。QQ 邮箱的服务器接收到 Gmail 的邮件之后,再根据用户名决定发给具体谁的邮箱。
+这中间会发现不存在任何验证发送方身份的过程,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伪装一个任意的发送邮箱以一个伪装的邮箱发送邮件。SMTP 最早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给后面的恶意使用留下了一些漏洞,为了修复这个漏洞发明了 SPF。
+3.SPF 验证
+上文提到过 SMTP 协议发送邮件的过程中没有验证发送方,这也就意味着发信方可以任意指定发件人邮箱地址,这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
+具体来说,本来我的 Gmail 邮箱是 a@gmail.com
,假如有不法分子,就可以利用这个漏洞,伪装成自己是 a@gmail.com
给别人发送邮件。
[[SPF]] 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伪造发信人。
+SPF 的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添加一条 DNS 记录。
+如果邮件服务器收到一封来自主机 1.1.1.1
的邮件,并且发件人是 a@gmai.com
,为了确认发件人,邮件服务器就会去查询 gmail.com
的 SPF 记录。如果域名设置了 SPF 记录,允许 1.1.1.1
的 IP 地址发送邮件,那么收件的邮件服务器就会认为邮件是合法的,否则就会退信。
有了 SPF 记录之后,如果有人想要伪装成 a@gmail.com
他既不能修改 gmail.com 的 DNS 解析,也无法伪造 IP 地址,就有效的防止了伪装。
在自建邮件服务器的时候,经常会让我们设置一个 TXT 记录,配置值为 v=spf1 mx ~all
,这表示的意思是允许当前域名的 MX 记录对应的 IP 地址。
下面再举个非常常见的例子:
+v=spf1 a mx ip4:173.10.10.10 -all
+
+表示允许当前域名配置的 A 记录,MX 记录的 IP 地址,以及一个额外的 IP 进行发信。
+SPF 机制可以有效地规避了发送邮件方伪造发件人的问题。但实际使用的时候,如果你使用多个邮箱,然后设置了其中 c@163.com 邮箱自动转发到 a@gmail.com 中。
+那么这个时候如果 b@qq.com
QQ 邮箱发送了一封邮件到 c@163.com
邮箱,163 邮箱原封不动地将邮件转发到 Gmail 邮箱,这个时候发件人是 b@qq.com
,但是 Gmail 回去查询 qq.com 的 SPF 记录,但会发现并不包含 163 邮箱的 IP 地址,会误判转发的邮件;所以又诞生了 DKIM。
4.DKIM
+DKIM (DomainKeys Identified Mail) 的缩写,允许发送者通过在邮件的 header 中包含一段数字签名来验证邮件。DKIM 使用公私密钥来确保邮件内容是从授信的邮件服务器发送的。
+还是利用上面的例子,因为我们把所有发送到 163 邮箱的邮件都转发到了 Gmail 邮箱,所以来自 QQ 邮箱的邮件在验证 SPF 时会失败。
+那么在 DKIM 中,发送邮件的服务器,比如 QQ 邮箱,会使用公私钥对邮件内容进行签名,并将签名和邮件内容一起发送。当 Gmail 收到从 163 邮箱转发过来的 QQ 邮箱邮件的时候,就会去查询 qq.com
的 DNS 记录,拿到公钥。然后使用公钥和签名来验证邮件内容。如果验签不通过,则将邮件判定为伪造。
5.DMARC
+经过了 SPF 和 DKIM 的保证,是不是就可以完美的发送接收邮件了?其实并不能,我们通过邮件后台来看一下邮件的原始文本。
+MIME-Version: 1.0
+Return-Path: xxx@fake.com
+DKIM-Signature: d=fake.com,b=adceabkekd12
+Date: Tue, 22 Mar 2022 06:37:58 +0000
+Content-Type: multipart/alternative;
+ boundary="--=_RainLoop_587_997816661.1647931078"
+From: admin@a.com
+Message-ID: <a67d96a38592cdad46cca89e98dda26d@techfm.club>
+Subject: Seems it works
+To: "Somebody" <a@gmail.com>
+
+
+----=_RainLoop_587_997816661.1647931078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
+~~
+
+----=_RainLoop_587_997816661.1647931078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
+<!DOCTYPE html><html><head><meta http-equiv=3D"Content-Type" content=3D"t=
+ext/html; charset=3Dutf-8" /></head><body><div data-html-editor-font-wrap=
+per=3D"true" style=3D"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br>~~<signature></signature></div></body></html>
+
+----=_RainLoop_587_997816661.1647931078--
+
+
+SPF 解决了接收方验证发件人域名 SPF 记录内 IP 地址从而验证发件人的问题。但是因为 SPF 定义的发件人是 RFC5321 协议中规定的 Return-Path,而 DKIM 在邮件头中直接包含了域名,只要使用该域名的公钥验证通过即可。
+而现在的邮件服务给用户展示的发件人都是 From 字段,而不是 SPF 的 Return-Path
,也不是 DKIM 的 DKIM-Sginatur: d=
,所以攻击者可以通过伪造这两个字段,发送如上的邮件,完美通过 SPF 和 DKIM 检查,因为 SPF 检查 Return-Path
而 DKIM 验证的 d=
也是 fake.com
所以最终用户看到的发件人却是 admin@q.com
。
所以就诞生了 DMARC。DMARC 结合了 SPF 和 DKIM,规定了 Return-Path
和 DKIM-Signature: d=
两个至少需要有一个与 From 头对应,否则判定为失败。
当邮件服务器接收到邮件时,先验证 DKIM,SPF,然后再根据 DMARC 的配置检查。这样就能确保最终用户看到的 From
字段和 SPF、DKIM 认证的发件人一致了。
前言 Docker 是一个开源平台,通过将应用程序隔离到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自动执行应用程序的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是独立的可执行单元,它封装了应用程序在各种环境中一致运行所需的所有必要依赖项、库和配置文件。
+ +前言 在从前的机械硬盘时代,由于硬盘空间小,且没有时常清理垃圾文件,常常导致硬盘空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以 Windows 平台为代表的 C/D盘 体系下。那么,我们常说的垃圾清理,释放硬盘空间,到底是在清理什么?哪些文件可以被清理?
+ +前言 Git,作为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版本控制工具,常常让初学者感到困惑。本文旨在介绍 Git 的全流程安装和基本使用,希望能够帮助新手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 Git 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 +前言 在计算机领域,系统引导和磁盘分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BIOS与UEFI,MBR与GPT,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此外,我们还会讨论与这些概念密切相关的引导加载程序——GRUB。
+ +前言 在从前的机械硬盘时代,由于硬盘空间小,且没有时常清理垃圾文件,常常导致硬盘空间严重不足;特别是在以 Windows 平台为代表的 C/D盘 体系下。那么,我们常说的垃圾清理,释放硬盘空间,到底是在清理什么?哪些文件可以被清理?
+通常指的是清理计算机硬盘上的不必要或临时
文件,以释放硬盘空间。这些文件包括:
++注意,清理缓存文件可能意味着加载速度变慢或需要重新下载,耗费流量,视情况而清理。
+
++特别是C盘上的log文件,因为它们记录了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情况,可能会变得相当庞大。因此,定期清理C盘中的log文件是维护系统性能和释放磁盘空间的重要步骤之一。
+
++例如PS加载的工作文件,放C盘的话会占用大量空间。
+
++还记得删除牛马软件时的挽留选项吗?里面往往藏着“保存个人配置”。
+
++这里再次点名微信,同样一个文件能保存好几次,且不给出具体的存放路径,怪不得动辄十几个G,尾大不掉,真的离谱!
+
++注意,尽管清空回收站会立即释放硬盘空间,但实际上删除的文件并不会立即被擦除,而是被标记为可以被覆写的空间。在某些情况下,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可能仍然可以找回部分被删除的文件。因此,如果希望永久删除文件而不被恢复,需要使用专门的文件删除工具,来覆盖文件内容以确保无法恢复。
+
++例如安卓上的安装包(APK文件)和下载安装后的EXE文件。
+
需要注意的是,往往有许多牛马软件安装目录和文件目录不规范,或者是在安装时没有设定好,会产生大量垃圾文件;这时就需要垃圾清理工具或者手动遍历文件夹(注意隐藏文件夹)。
+缓存清理:
+sudo pacman -Sc
: 清理包缓存,删除已安装的但不再需要的软件包。sudo pacman -Scc
: 进一步清理所有包文件,包括已下载的包。系统日志:
+/var/log
目录下包含系统日志文件。你可以删除较旧的日志文件,或者使用日志轮换工具,如 logrotate
。临时文件:
+/tmp
目录下包含临时文件。你可以通过 sudo rm -rf /tmp/*
清理它们。缓存文件:
+~/.cache
目录下存储缓存文件。你可以检查该目录并删除不再需要的文件。AUR 缓存:
+yay
)会在 ~/.cache/yay
目录下存储构建和下载的软件包。你可以清理这些文件。旧内核:
+uname -r
查看当前内核版本,然后使用 sudo pacman -Rns linux-older-kernel
删除不需要的版本。不再使用的配置文件:
+~/.config
,并删除不再需要的配置文件。Docker日志文件:
+使用 docker ps -a
命令查找你感兴趣的容器的 ID。
docker ps -a
+
+进入容器的日志目录,路径类似于 /var/lib/docker/containers/<container-id>/
。
cd /var/lib/docker/containers/<container-id>/
+
+使用命令清理或删除日志文件。你可以删除所有日志文件,或者只删除特定的日志文件。
+# 删除所有日志文件
+rm *.log
+
+# 删除特定日志文件(例如 stdout 和 stderr)
+rm *-json.log
+
+你可以定期备份 Arch Linux 安装的软件列表,以便在需要时轻松还原。
+pacman -Qqe > package-list.txt
+
+这将列出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并将其保存到文件 package-list.txt
中。在还原系统时,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udo pacman -S --needed - < package-list.txt
+
+垃圾文件的产生总是无可避免,这是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流逝,系统的熵值也在增大;生命以负熵为食,同样的为系统清理垃圾也是逆熵的一部分。在你的生命中会有许多电子设备,但它们往往只有你一任主人,请善待它们!
+ +前言 快过年了系列笑话常常于过年期间在各大平台传播,反应了各技术人士的爱好与工作。本文收集了24个该系列的笑话,欢迎补充。
+ +1.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HyperOS了。你带你搭载了最新基线HyperOS的手机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移植包。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移植了一个高级材质2.0的ROM,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Hypermind,不懂你的AI内测,也笑他们手机状态栏通知图标个数不能自定义。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儿子的手机天天显示一个蓝色界面,有时候电话都打不通。
+2.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C++标准、CWG缺陷报告、LLVM编译器了。你带你的WG21草案、编译器补丁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地在家里摆弄你的Clang patch。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给Clang实现了编译期反射和std::execution,可以让用户一行代码做到非侵入式序列化然后异步发起IO,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用的C++标准,不懂你写的精妙代码,也笑他们的低端安卓手机还要跑那么慢的Java虚拟机。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辆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在家又配了台大内存台式来编译Clang,开起来嗡嗡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3.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大语言模型之类的了。你带那堆checkpoint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推理框架。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把huggingface上的大模型都跑了个遍,还自己做了几个dataset train了lora出来,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知道开源大模型在过去一年有多大的进展,也笑他们不懂4bit量化和low rank finetuning的巨大威力。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买了显卡也不打游戏,就天天在那对着AI聊天,倒是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4.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log4j、cs、bypass、流量检测之类的了。你带你的破电脑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烂rce。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装了个虚拟机,把各个工具都玩了一遍,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自动注入,不懂你的 10层代理、不懂你的流量混淆,也笑他们连个复杂点的密码都记不住。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搞了个破电脑,开起来嗡嗡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5.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 LSPlant, Epic, Pine, Dobby, SandHook, YAHFA 之类的了。你的 ART 上的钩子们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打开你的 Android Studio 和 cs.android.com 。亲威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的 ART 换了个新 hook 实现,它在 Android 6.0-14 都能用,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什么是 AOT/JIT/nterp,不懂 inline hook 和 PLT hook 的区别,不懂 Android 上哪些 syscall 不会被 seccomp 吃掉,笑他们不会 dex 脱壳,笑他们手机上的并夕夕。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女儿天天在家里对着电脑上的一堆英文发呆,有时候打电话还关机打不通。
+6.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 NAS, HTPC, OpenWrt 了。你摆弄一坨铁在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跟对象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主机。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组了台 8 盘位的 All in One ,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电影刮削器,不懂你的 Auto Backup ,笑他们换个手机电脑手忙脚乱的到处传输旧数据,也笑他们看爱奇艺还要忍受会员专属广告。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孩子订婚成家了,孙子会打酱油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装了个黑盒子,开起来嗡嗡响,家里电表还走得越来越快了。
+7.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 CVE、CNVD、CNNVD 之类的了。你的漏洞们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打开你的 Android Studio。亲威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给 Google 报了个新漏洞,Android 14 最新安全补丁都能用,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 什么是 CVE,不懂 BAL Bypass,不懂跨用户要 INTERACT_ACROSS_USERS 权限,不懂 Intent 转发的危害,不懂什么是 OOB,不懂各 targetSdk 的限制,笑他们手机上的一堆广告。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女儿天天在家里对这电脑上的一堆英文发呆,有时候打电话还关机打不通。
+8.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 BGP、Linux、LDAP 了。你带你的自动基于 RTT 选路的大二层、能开上百个 VPS 还带高可用的机柜、干啥都可以 SSO 的 Krb5 Realm 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地在家里摆弄你的 Ansible Playbook、NixOS、Cisco Configure,因为你购买高性能交换机和企业盘已经花掉了一年挣的大部分钱。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的 vSphere 集群终于配出了 vSAN,新加入节点只要配置类似都可以加入存储池子中共享数据,HA 就容易了,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用的起夜级硬件,不懂你配的起夜级存储,也笑他们的消费级设备上横竖都是广告,什么性能都不行。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辆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女儿在家又又又买了一台洋垃圾服务器,开起来嗡嗡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别人不知道还以为家里是卖二手电脑的。
+9.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刷flyme,color os,澎湃os,类原生了。你带你的小米14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小米14,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学会了解BL锁,学会了卡刷和线刷,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刷flyme,刷面具,刷内核,装各种模块,也笑他们买国行苹果比你贵好几千,档次还比你低。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买了个小米14,在家里不停的拔出数据线,插上数据线,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看看手机还有多少电,看看每个软件多少瓦的功率。
+10.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cmi,9929,gia了,你带着你的传家宝瓦工the plan,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vps,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买了一台瓦工the plan,什么澳洲9929,荷兰9929,日本软银,香港cmi,洛杉矶的三网gia回程的,你的千兆移动宽带,配上香港cmi,油管能到四五十万,亲戚们懵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the plan多么的牛逼,除了香港日本的gia,市面上所有的优化线路都有了,也笑他们十有连富强上网都不知道是什么,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购了台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最后被人问到了,不说话不礼貌,说我的儿子买了一堆传家宝vps,什么45欧3年的香港cmi传家宝,光the plan就买了三台,甲骨文全区都有了,rn,cc一堆几刀传家宝,hz的杜甫好几台,ovh0.97美西美东都有了这辈子的vps都不用买了。
+11.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功放、音箱、DSP 了。带你测试麦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音箱摆位跟DSP参数。 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把系统调到了频响平直,把100Hz以下的RT60压到 400ms。亲戚朋友都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数字信号处理,不懂你的房间声学。也笑他们还在听逼侧调音的多媒体 2.1。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
+12.带你买的新游戏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steam。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一把百杀了。亲戚朋友都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潮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pro,不懂你的捞薯。也笑他们天天就只知道玩原。
+13.快过年了,不要再玩什么画幅、opengate、变形宽荧幕了。带你松下gh6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门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相机。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在捣腾外录拍微距。亲戚朋友都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技术,不懂你的金钱投入。也笑他们只知道像素多少。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新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在家里搞了相机,一个月花销怕人,天天有卡卡(快门声)声。
+14.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充电宝,充电头,数据线。你带你的一大箱破充电器带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用各种表测试你的充电头。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用了上了200W的充电宝,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充电协议不懂什么是纹波,线阻动力电池,不懂你的手机充电有多快,也笑他们连充电宝都不会用。你亲戚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谈了个对象买了个房要结婚,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整了个砖头一样的充电宝,整天在那充电放电,家里的电表转的越来越快了。
+15.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对子○特、 MacOOs、MagicEyes了。带你的杯子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杯子。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坚持了20分钟,亲戚朋友都惜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正,不懂你的○滑,也笑他们○感度太高。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在家里搞了杯子,一个月油费比之前贵了几百块。
+16.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顶会、投稿、CCF-A 了。带你AI炼丹模型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transformer。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调了一下超参数,top-1accurate高了0.01%。亲戚朋友都惜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视觉transformer,不懂你的变分自编码器。也笑他们早晚都要被AI取代。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在家里搞了一个Teslap4炼丹炉,改的散热一开起来瑜响,一个月电费比之前贵了几百块。
+17.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PLT,TypeSystem 了。你带你的Compilers和ATTaPL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 monadic parser 和 sound type checker。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组了一个 sound但不total的dependent typetheorem prover,亲戚们惜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dependenttype,不懂你的tactics,也笑他们还在使用垃圾类型系统和弱类型的编程语言。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新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成天拿着电脑写一堆希腊文鬼画符,动不动来一句XXX定理可以被我证明了,写完之后开起来CPU风扇喻瑜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18.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DSP,母带处理,软音源了。你带你的破电脑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用这网盘搞来的盗版音源编曲。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用了搓了一个低常数的NLogN卷积,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响度均衡,不懂什么是sidechain,walkingbass, wobblechord,不懂你的32位I3E浮点能把音频信噪比压到1550db,也笑他们连采样定理都不知道。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新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整了个几个二次元CD软件盒子,天天就坐在电脑前用鼠标拖块块。
+19.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6热管、液金散热 tdp了。带你游戏本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游戏本。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刚刚买了一个 3070笔记本2077能跑120帧。亲戚朋友都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高性能,不懂你的高画质。也笑他们还在用好几年前的轻薄本。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新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在家里搞了个比书还厚的笔记本,噪音还贼大一个月电费比之前贵了几百块。
+20.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top、gasket、tray 了。你带你的键盘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键盘。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组了一个gasket的键盘,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弹软,不懂你的gasket,也笑他们只会用薄膜键盘。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新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装了个打字机,开起来灯闪闪,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21.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单核多核、timespy、 内存延迟和效能、all inone。你带主机回到家并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年终奖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跑r23, 3dmark,aida64。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把二代海力士超到了8800c32, 4090超到了3G,13900K风冷R23上4W,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ddr5,不懂AD102的强劲性能,不懂大小核架构的爆炸性能,也笑他们还在用过气的ddr3和四核i5。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新房,姑娘买了新车,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搞了一个闪彩色灯光的大箱子,一按按钮就喻瑜的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22.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NAVI31 AMDYES、790OXTX了。你带你的破显卡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7900XTX。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把7900XTX拉功耗墙超到了3GHz,打游戏数高了15%,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MPT,不懂你调整频率、不懂你的3x8PIN非公供电,也笑他们门没用过2022年的旗舰显卡。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搞了张AMD的吹风机,每天晚上卧室里都鸣鸣的响,家里电表都起飞了。
+23.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矿卡、翻新、磐镭、 卡诺基了。你带你的破显卡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RX580。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两百块收了个卡诺基580,刷蓝宝石BIOS能过烤机,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矿卡翻新,不懂你强刷vbios、不懂你的超频!也笑他们连AMD掉驱动怎么解决都不知道。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搞了个破显卡,风扇转起来瑜喻响、家里电表走得越来越快了。
+24.快过年了,不要再讨论什么2246en、2228H, 2263xt了。你带你的固态硬盘U盘回到家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作用,朋友们兜里掏出一大把钱吃喝玩乐,你默默的在家里摆弄你的破电脑。亲戚朋友吃饭问你收获了什么,你说我组了一个速度超快的u盘还是2T的,亲戚们忆逼了你还在心里默默嘲笑他们,笑他们不懂你的刮削器,不懂你的超大容量固态速度超快,也笑他们没有大容量固态。你父母的同事都在说自己的子女一年的收获,儿子买了个房,女儿买了个车,姑娘升职加薪了,你的父母默默无言,说我的儿子装了个固态硬盘速度嗖嗖的快,开电脑贼快,家里电表经常跳闸而已。
+ +前言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IPv4网络,国际出口线路的质量分析以及各大ISP的介绍。
+目前国内有三大ISP,电信、联通、移动,电信有2大骨干网——163和CN2,联通有2大骨干网——169和A网,移动只有1个骨干网CMNET,一共有5大骨干网,这些骨干网都有自己的独立国际出口,和国外ISP有直接Peer或Transit。
+另外有用于科研和教育用途的2个小型骨干网,CERNET(教育网,主用于高校)和CSTNET(科技网),这2个骨干网也有自己的独立国际出口,但是总体规模远小于电信、联通、移动,故能承载的出国带宽有限。
+电信的163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4134
电信的CN2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4809
联通的169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4837
联通的A网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9929
移动的CMNET境内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9808
移动的CMI境外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58453
CERNET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4538
CSTNET骨干网自治系统编号 AS7497
++要注意一点的是,CMNET并没有和国外ISP有直接的互联,而是借助其境外骨干网CMI进行互联的。
+
宽带业务范围:普通家用宽带、商用宽带、政企宽带
+海外加速的专有业务:163精品网套餐(上海地区)
+已知出口:北京、上海、广州
+全国规模最大的骨干网,享有最大的国际出口,如果读者办理的是一般性的电信宽带又或者是商宽,访问境外网站,如果对方ISP没有购买电信的CN2 Transit,那么就走这个骨干网。
+宽带业务范围:家用游戏及海外加速宽带、商用跨国优化宽带、政企宽带
+海外加速的专有业务:CN2国际精品网套餐(覆盖几乎全国)
+已知出口:北京、上海、广州、乌鲁木齐
+技术先进,一般到一个ISP有不止一个Policy可以到达,灵活性非常高,因此可以提供稳定快速的国际互联服务,一般对海外聊天、游戏有较高需求的都会使用该网。目前该网是国内到国际网络高峰期能提供最好速率和体验的骨干网之一。
+宽带业务范围:家宽、商宽、政企宽带
+海外加速业务:尚不明确,或当前未推出
+已知出口:北京、上海、广州
+如果是联通用户,除非访问的对方ISP购买了电信CN2 Transit/联通的CU Premiun,否则一律走169骨干网。该网目前出国拥堵程度小于电信163,但是总体速度和延时可靠性不如CN2。因价格便宜实惠,一般被很多游戏爱好者(国际服玩家)以及对普通外教课程有需求的首选宽带。
+通常我们这些Player也会更多倾向的考虑联通宽带,因为目前到国际网络普遍较好的就是联通的169骨干网。
+宽带业务范围:商业宽带、政企宽带
+海外加速服务:本网专做海外加速服务
+已知出口:北京、上海、广州
+本网前身为网通的骨干网,后与联通合并后改为联通A网,联通将该骨干网用于国际互联加速服务,价格昂贵,主要是跨国企业在使用,该网已无家宽业务。
+宽带业务范围:家宽、商宽、政企宽带
+海外加速业务:尚不明确,或为高Qos商宽/机房宽带
+已知出口:北京、上海、广州
+AS9808为移动境内的骨干网,未设与国际ISP Peer,故所有出境流量通过AS58453(CMI)与外网互联。
+AS58453又被称之为CMI,是移动的国际段骨干网,最早只在香港建网,并接入HKIX,后逐渐扩大至全球。
+移动骨干网现如今已经不再具有国际出口优势,目前三网中只略好于电信163。只有高Qos的宽带才可以体验到17年前移动最初的乐趣。
+宽带业务范围:各大高校的校园网和部分大型国内云服务提供商
+已知出口:北京清华大学
+该网不服务于家宽、商宽、政企,一般来说,只有大学生和大学教授才会经常接触到这个网络。
+常见ISP:CMI、CUG、NTT、PCCW、Telia、Telstra、CHT、HKBN、HKT、WTT、HGC、GTT、TaTa、HE、Cogentco、SingTel
+常见IX:HKIX、EIEHKG(Equinix Internet Exchange HongKong)
+常见下游:Cloudflare、Amazon、Azure、Google、CDN77、Cera Network
+该地区ISP连接质量排名(仅供参考,有些线路走不同的汇聚层会有不同的质量):
+AS4134:CUG > CMI > Telstra >Others(对于163来说,只有CMI、CUG、CN2才可以不被严格的Qos限速,其他163直连的ISP在高峰几乎都一致性地失速,再往后比较就没有意义了)
+AS4837:CUG > CMI > PCCW > CHT > HKBN/WTT > HKT > Others
+AS58453:CMI > CUG > SingTel > HKIX > NTT > HKBN/WTT > Others
+我相信对于很多南方地区的用户来说,对于需要访问一些全球类的网站,离得最近的CDN网络都是在香港(延时最低)。香港机房一直都是很多面向亚太地区服务器托管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也涌现出了大量的IDC商家,可惜虽然鱼目混杂,但是能做到价格便宜且到国内直连的却少之又少,直连高昂的宽带单价也劝退了大部分商家。
+截至目前,只有国内大厂如阿里云、腾讯云敢大规模对外提供到国内直连的低价的香港轻量云服务,把价格从千元价位瞬间杀至2位数,但是因为需求量极大,而不得不严重超售宽带——极大的延时抖动,随机不确定的丢包,这使得对于托管在腾讯云、阿里云香港的网站的访客来说体验并不好。
+由于CMI自己也在卖香港资源,所以有些下游会选择直接购买CMI的Transit,来获得高Qos的CMI体验,这样国内用户到这些下游提供商就可以全部走移动的骨干网,来获得高性价比且高质量的访问体验。
+境内连接质量:非常高,只要对方下游接入了足够的CMI Transit宽带,峰值宽带基本是移动保证的。无论是电信、联通还是移动(当然移动用户访问过去,优先级是最高的)。虽然高性价比,但是毕竟是香港地区,流量单价依旧远超美欧Transit的单价。
+同移动的CMI,联通也卖香港资源(自治系统编号AS10099),很多下游也选择接入了CUG的资源,这对于联通用户来说,等于获得了很好的质量保证。
+境内连接质量:非常高,只要对方下游接入了足够的CUG Transit宽带,峰值宽带基本是联通保证的。无论是电信、联通还是移动(当然联通用户访问过去,优先级是最高的)。
+NTT(香港)
+可直连的国内骨干网:AS4809、AS58453
+在香港地区,只有电信CN2、移动可以直连,其中电信CN2买了NTT Transit 。其余电信163和联通169都会绕路日本和美国,详见NTT(日本)和NTT(美国)。
+连接质量:需要注意的是,CN2很多时候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香港地区。CN2到香港NTT不可靠,有时候会爆炸,延时会呈现剧烈的抖动,如果需要追求高稳定性,不推荐CN2用户使用接入香港NTT的网络。
+移动如果不买他们的商业高Qos宽带,在高峰时期直连NTT会被Qos,丢包和延时都会显著增加,速度一般无法超过10Mbps。对于高Qos的移动用户也并不乐观,高峰时期,因为上海和广州地区汇聚层拥堵显著,所以最高速率往往也无法超过200Mbps
+特殊CM2精品网大客户除外,此类客户购买了移动的国际加速业务,移动优先保证此类 VIP 付费客户的宽带,Qos等级仅次于移动内网业务的必要控制流量,是所有运营类宽带里最高的,故除非PoP塞爆,否则在CMI和各大ISP的Peer下都会极力保证合同签约速率,哪怕是NTT、Cogent这些平时流量极大的网络都可以做到插队绿色通道。
+PCCW(香港)/HKT
+可直连的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09、AS4837、AS9929、AS58453
+我们平时接触PCCW的机会很多,PCCW也有一个负责国际优化的网络PCCWG (G=Global),我们平时遇到的商家一般接入的都是PCCW(非含G的网)。其实PCCW的效果在平时是被夸大的,就算是线路可以直连实际综合连接效果也仅仅是一个平均水平。
+电信163(AS4134)到香港PCCW是否直连看本地电信网络是否有自己的AS号,比如北京电信的AS4847城域网,上海电信的AS4812城域网等。一般来说,如果该地网络有自己的城域网AS号专门管辖,除非商家有特别优化,那么一般到香港PCCW不直连,否则如果是直接位于AS4134上一般会直连。电信网络到PCCW一般只有北京和广州两个汇聚层可达,上海汇聚层不可达,高峰丢包较高,速度不理想。
+联通169(AS4837)联通到香港PCCW可能绕美,原因和电信部分相同,不再赘述。直连的情况下,联通到PCCW效果要远远好于电信,处于可用的状态。
+联通A网(AS9929) 网络质量基本是这么多网络里面连接到PCCW最好的,延时抖动也是最低的。但是9929的价格比CN2都要贵上好多倍,一般没有点钞能力是用不上的...
+移动的CMI(AS58453),如果没有商家优化,移动会随机把路由发往美国、日本、香港三地,以实现流量平衡,在用户看来,这就导致延时时高时低,非常不稳定,不推荐移动使用。
+同时,HKT隶属于PCCW,所有的国际出口都是走PCCW/PCCWG的。HKT因为可以走上PCCWG和德国地区直连,所以也被称之为打机神线。但是普通的HKT家宽/静态根据段不一样,联通169可能绕韩国KT,也有可能直连;
+联通9929通过PCCW与HKT互联。
可直连的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37、AS4538、AS9929、AS58453
+这个网络我相信教育网用户会比较熟悉,Pacnet就是Telstra的,Telstra 承担了教育网的亚太地区的主要出口。
+Telstra是为数不多三网都可以直连香港,对我们很友好的ISP。哪怕是电信163也可以在香港地区直连Telstra,高峰速度也算是电信163网络中顶级的了,我一向非常推荐Telstra,于是在此反复安利了。另外,Telstra也是电信163到亚太地区(特别是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低延时的性价比解决方案。
+Traceroute to India Telstra Global
+联通的169网络到Telstra也不差,在香港的直连宽带很大,高峰情况,据近一年的SmokePing数据来看很稳定,如果想要搞一个新加坡的VPS,选Telstra线路的也不差哦~(香港的Telstra线路的VPS很少)
+AS9929与Telstra Global有Peer,高峰速度非常可观。
+香港Telstra和移动CMI的互联就比较拉垮了.... 整体互联宽带相比与NTT、HKIX而言相形见绌,这也为高峰的延时猛涨买下了伏笔(互联宽带一旦打满,数据包需要排队等待,延时立即升高)。较小的宽带会影响线路的稳定性,如遇DDOS塞满PoP,延时和丢包也会使得网络瞬间不可用。
+所以移动用户决定要用Telstra线路的服务器来搞事情之前最好深思熟虑一下 - -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CHT即中华电信,为中国台湾的第一大ISP,拥有2大骨干网(CHW「 HINET」、TWGATE),我们通常说的Hinet即为CHW网络,CHW与TWGATE的关系可以参照电信163和CN2的关系。
+事与愿违,从几天前开始,电信163骨干网到CHW网络的效果急转直下,无论是低峰还是高峰的下载速度都只能用惨淡来形容。所以除非你有业务需求,否则我不推荐你把个人网站放在CHW下,高昂的成本价格现在无法匹配上其延时和速度,是个性价比很低的选择。
+相比于电信163的拉垮表现,联通169的表现就漂亮的多,差不多的延时却有着更低的丢包,更高的峰值速度。但是鉴于该地区很高的主机售价,如果你是一个联通用户,CHW也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也别对移动CMI抱有太大的期望,在低峰和高峰表现截然不同,高峰常常极度拉垮,上面的Telstra好歹还是有速度,这个是真的一点速度都跑不出来,不推荐。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HKBN都主要服务于香港宽带,故一起讨论了,目前没有看到亚太其他有接入它们的案例。一般只有在流媒体解锁用途的时候会用到它。
+HKBN三网可以直连,由于没有资料表明HKBN拥有强大的国际骨干网,这两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故点到为止。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58453(Through HKIX)、AS9929(via HKIX)
+移动可以通过HKIX直连HE香港,但是该操作需要IDC调整路由表,否则移动默认连接香港HE会绕美。
+联通9929同样也是通过HKIX直连HE香港。曾经是走CUG的HKIX互联,如今是走联通9929自己与HKIX的互联。
+爆炸绕路三幻神之一,所以对于电信、联通169和教育网来说,都会绕美,故详见HE(美国)。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837、AS9929
+电信163网络原先和Tata在香港有Peer,但现在基本不走了,具体原因未知。联通和Tata在香港直连,大部分情况下回程绕美,安徽联通商宽到香港GCP/台湾GCP(标准ip)回程走Tata直连。此线路出现的概率极小,联通4837和香港Tata存在带宽大约为600mbps的peer。
+在特殊优化下,联通9929可以经过TATA与CUG的Peer来得到直连。但是非优化线路哪怕跟CUG有Peer也绕美。不愧是爆炸绕路三幻神之首...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无
+爆炸绕路三幻神之一。Cogentco在香港地区没有国内的ISP可以直连。电信、联通9929、移动和教育网会绕美,联通169则绕新加坡,详见Cogentco(美国)、Cogentco(新加坡)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无
+GTT在香港地区没有国内的ISP可以直连。三网均会绕美,详见GTT(美国)
+常见ISP:中国电信(澳门分公司)、CTM、MTel
+中国电信自己在澳门经营的分公司,国内全部网络都可直连,走AS4134或AS4809(GIA)。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并非所有IP都直连,非大陆优化的国际网络都不直连
+
CTM是澳门最早成立的电信公司,在澳门地区提供上网服务,目前仍旧是当地规模最大的ISP。
+CTM很早就和电信163、联通169互联,网络质量可靠,但是CTM的机房托管业务把网络分为了2类,一类是国内优化,即提供国内直连路由,一类是更加便宜的国际路由,这类路由不提供国内直连。目前市场上比较平民的澳门VPS都是国际路由,并未针对国内优化。
+移动则是在后期不断扩张中涉及澳门移动上网业务,后在澳门建设PoP,但澳门PoP只和香港PoP相连接,所以移动用户如需访问澳门CTM需要先经过香港方可到达,延时自然就不如前者低(大约多了6ms)。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58453
+MTel于2011年成立,是所有澳门经营的电信公司里资历最浅的。MTel和中国电信163目前已经实现互联,但因容量很小,导致互联效果不佳——澳门MTel和中国电信163的互联经常打满,延时波动很大,晚高峰受限于整体互联宽带大小,速度也无法令人满意。
+联通绕日本NTT,主要取决于联通到日本NTT的表现,移动走自家的澳门PoP,主要取决于CMI是否给力。
+常见ISP:HiNet、TFN(台湾固网)、SeedNet、TaNet(台湾学术网络)、HomePlus(中嘉宽频)
+常见IX:TWIX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58453、AS4837
+其中 AS4134 和 AS4837 延迟都明显要比 AS58453 高一些。广州移动延迟大约 40ms,武汉电信家宽环境中延迟大约 50ms~60ms,北京电信商宽大约 70ms,上海联通商宽延迟大约170ms,长沙联通商宽延迟大约140ms。
+HiNet是中华电信(CHT)的一个品牌,也是全台湾最大的宽带提供商。目前台湾地区的主流流媒体解锁都是用了HiNet动态IP(家宽)以及静态IP(商宽、IDC)来解锁的。HiNet拥有整个台湾地区最大的电信骨干网,也是国内出口流量最大的ISP。CHT另拥有一张TWGate的网络,专注国际互联,其性质相当于中国电信的CN2。
+常见ISP:NTT、IIJ、KDDI、BBTEC、Telstra、PCCW、BGP.NET
+常见IX:JPIX、BBIX、EIEHND(Equinix Internet Exchange Tokyo)
+常见下游:Cloudflare、Amazon、Azure、Google、M427、xTom
+日本的宽带业务竞争激烈,导致ISP提供商不得不杀出更低的价格来吸引客户,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用户的口碑却更糟糕了。比如,和阿里巴巴合资的SoftBank(软银)公司创立的ISP服务商——BBTEC,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实际晚高峰网络拥堵,体验很差劲,试想如果发条消息都要卡半天的话,真的是一件很让人抓狂的事情呢。
+不仅是家宽,商宽乃至服务器机房,接入一条ISP线路的成本价格都不菲,况且很多日本IDC只对日本本国居民提供服务,所以催生了很多代办业务,最有名的就是樱花机房的服务器代办服务。往往只有这些对本土开放的IDC才有可能是原生IP(可以解锁当地的众多流媒体、游戏和网站,很有意义),所以哪怕要被代办收取高额的代办费,也会有很多有需求的人士会前去购买。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4809、AS4837、AS9929、AS58423
+日本作为NTT的大本营,几乎全国的宽带服务提供商都有NTT的踪迹。因为NTT的骨干网覆盖了日本几乎所有能够覆盖到的地区。
+关于日本NTT,我想在文中说明的实在太多了,限于篇幅,我还是精简一下 - -...
+NTT和国内ISP互联时间很早,在2000年后,NTT和当时的网通互联,互联出口设在上海和北京,并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建设NTT的PoP节点(少数国外ISP将PoP设在国内的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但是这是目前国内直连日本NTT延时很低且很稳定的渠道,CN2到日本NTT都干不过它,根据实测,目前NTT-9929的速度基本取决于用户接入的9929的带宽速度。
+中国电信163和日本NTT之间的扩容就勤快多了,电信还在日本东京设立了PoP方便和日本本土ISP快速互联。听起来很美好是吗?但是这不妨碍电信163和日本NTT之间日常大爆炸(里面大部分都是被巨量的DDOS流量打崩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163-东京NTT、163-新加坡NTT两线是163网络所有互联线路中质量最差的网络,没有之一。
+根据近一个月的监测记录,上海电信到东京NTT之间的平均延时(周期为半小时)在48~295ms之间抖动,高峰一小时平均丢包率峰值可达40%,高峰一分钟平均丢包率极限情况下达到了惊人的99%,这就导致了高峰哪怕绕美的体验都要强于直连。
+联通的169网络早期有2条路线可以前往日本NTT,一条是从北京-大阪,另外一条是上海-东京。虽然联通169一直普遍被用户认为国际出口质量很高,但是这2条NTT的线路也并非各位读者想的那么美好。
+北京联通169 - 日本大阪NTT该线其实最早是网通搭建的。联通收购网通后,便把网通的PoP拨给自己使用,直至今日,我们都可以在NTT在北京PoP IP的rDNS上找到来自历史的证明——
+++129.250.8.26(xe-0.cnc-g.osakjp02.jp.bb.gin.ntt.net)
+
这里的CNC,就是曾经的China NetCom(中国网通)的缩写,osakjp,指的就是日本大阪。xe是指骨干网路由使用的是Juniper公司研发的路由,每条线为10Gbps端口 。
+但是到了现在,由于联通也在不断开拓自己的国际市场,目前联通也在东京和大阪分别设立了PoP,只是目前往北京方向回程依旧在走NTT的北京PoP,往上海直接走的是联通在日本自己的PoP了。
+经过了最近的一番扩容和优化,北方联通169往日本NTT方向也有很大的改善(目前暂时停止北京-大阪该线路由,走上海),延时显著降低。虽然去程多绕了一点,但是延时下降了很多,还是可以接受的。
+移动作为后来者,前往日本NTT最早都是借助香港CMI出国,近两年才开通了日本东京的PoP,并用上了全新的NCP海缆才得以能够不绕港直连。
+但是目前移动到日本NTT都不走NCP,而是继续绕香港CMI,估计在不久的未来直连后会有更低的延时体验。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23
+中国电信的163与IIJ的互联是通过电信在东京的PoP实现的,国内可以通过三大汇聚层轻松访问PoP节点。互联的网络质量远好于和NTT的质量。IIJ是电信163用户造访日本网站最好的线路之一,目前已经胜过软银,不考虑高峰丢包和延时抖动,是性价比之选。
+中国联通169与IIJ的互联方式和电信几乎一样,但是综合来看要好于163与IIJ互联的质量。提供IIJ接入的IDC价格比较亲民的很多,如果不愿意接受软银的高价位的话,不妨试试IIJ。另外,教育网前往IIJ也会走联通169骨干网出国。
+目前移动和IIJ的互联已经通过东京移动的PoP来完成,故移动到日本IIJ不再绕香港而是通过NCP海缆直连东京的PoP后与IIJ完成互联,上海移动到东京IIJ参考延时为45ms(实际上可以做到32ms)。
+综上,IIJ是日本地区对我们比较友好的,也是价格相较于其他三家比较实惠的一家ISP,如果没有太小众化的需求,上国内走IIJ的VPS是很省心的选择。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9929、AS58423
+BBTEC(软银)其实是近几年才被我们注意到的一家ISP,在上海地区设有PoP并与电信163和联通169/9929互联。该线路一直被称之为联通到日本最好的线路之一。
+想要补充一点的是,9929早期和软银并没有直连Peer,而是借助4837(联通169)作为跳板实现的。而近期在路由测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软银和9929已经在上海PoP实现互联,但是在BGP ToolKit上都未显示2者有任何形式的互联,基本可以判断是Private Peer。
+电信163到软银延时相比于NTT属实较低,但是却同样跑不出什么速度来,延时最初是日本御四家里最低的,但是后来因为使用人数的增加,延时逐渐不如IIJ。
+联通169到软银的延时则相对不稳定,取决于去程走上海口和北京口,通常BBTEC回程经由自己的上海POP与联通互联。尽管联通和软银互联的优势已经不如以前,但是目前仍旧是联通到日本最好的线路之一。
+联通9929到软银的延时稳定,互联速度也取决于用户接入的9929带宽速度。
+如今,移动已经在日本的东京设立了PoP,所以从回程看,除了广州移动还是继续走香港CMI,其余均在日本就Peer,并由移动自己的骨干网负责流量回国承载。目前去程依旧全部绕香港CMI,这也导致北方移动延时的升高。总体来说,软银对北方移动不友好。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9929
+曾经活在传说中的线路,价格昂贵,唯一的优势就是低负载,延迟一般40ms上下抖动。联通9929速度单线程只能跑到100Mbps左右。
+常见ISP:NTT、Singtel、Telstra、StarHub、MyRepublic、PCCW(G)、Cogentco、HE、Tata、CMI、CUG、BGP.NET、SG.GS
+常见IX:SGIX、EIESG(Equinix Internet Exchange Singapore)
+下游:OVH、Cloudflare、Google、Amazon
+可直连国内骨干网:AS4134、AS58453
+正如你所见,NTT在亚太地区无处不在~ 所以我们一般把NTT视作亚太地区ISP的标杆,这已经成为了事实上公认的标准。
+在新加坡,NTT也拥有巨量的骨干资源,轻松连接新加坡所有的本地ISP。NTT也有多条新加坡至日本的海底光缆所有权/使用权,所以NTT可以借新加坡作为跳板,以此连接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等国,在其后我们也会讨论到这些地区的本地网络情况。
+中国电信163与2020年和NTT在新加坡正式建立互联,即意味着新加坡NTT从即日起无需绕行日本再与163骨干网互联,但是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新加坡地区的中国电信163和NTT互联宽带很小,所以几乎全天都处于被塞满的状态,延时异常偏高,丢包率极大,因此非常不推荐使用163连接新加坡地区的NTT。
+移动的CMI在新加坡有自己的PoP,同时在当地就可以和NTT互联,因互联宽带很大,所以目前没有看到被塞爆的情况,移动用户目前访问新加坡地区资源的主流渠道就是通过新加坡PoP。
+联通9929和联通169目前都不能直连新加坡NTT,请详见日本NTT。
+可直连骨干网:AS4837、AS9929、AS58453
+Update: 随着移动CMI Transit在亚太的高性价比的优势被挖掘,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量走CMI的香港/新加坡VPS出现在市场上。这也是目前最具有性价比的大宽带亚太VPS,但是目前CMI的峰值流量已经达到其容量极限,如果依旧不能大幅度扩容的话,CMI在晚高峰的延时和丢包已经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
+移动为了减轻自己的跨国骨干网压力,目前已经开始对于第三方ISP收取更高的Transit费用,第三方有些已经采用单向路由的方式来节省成本。对于SingTel来说,大陆->新加坡的这部分流量要远大于新加坡->大陆的流量,而现在拥堵的也主要是新加坡->大陆的这部分流量,所以目前SingTel已经断开了往大陆方向移动在新加坡的直连,改走更加通用的NTT。不过目前移动对自家网络CMI和NTT的质量部署了较为严格的限速策略,导致延时、丢包和速度表现均不佳。
+联通的169,在这里把“稳定”两个字表现的淋漓尽致,网络对于亚太的支持绝对可以称为老二,在新加坡地区,联通和SingTel有直接Peer,故整体延时和移动几乎一致,只要回程不绕路,使用SingTel也很棒,目前联通也是唯一SingTel双向新加坡直连的国内ISP。
+但是对于中国电信163来说,因163网络和SingTel在世界各地都没有Transit/Peer,这就导致前往新加坡SingTel之前,数据先会被发送至美西Tata/Telia,但是目前电信163和美西的互联早就已经满了(其实不只是163,CN2也满了),所以速度上来说非常糟糕,加上严格的动态Qos策略,使得延时和丢包雪上加霜。
+需要补充一下的是,新加坡SingTel是全新加坡最大规模的ISP,在非大陆地区的国际互联上面,SingTel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如果您在新加坡的话,选择SingTel还是最佳选择。
+可直连骨干网:这都香港直连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由于接入Telstra的VPS大多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而Telstra和国内御三家主要的Peer在HKG(香港),所以速度肯定差不多的啦~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StarHub是当地一大本土运营商,提供宽带服务,因为规模较大,常用来解锁新区流媒体的用途。
+既然三网都在新加坡和StarHub有Peer,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着StarHub到我们国内的表现非常优秀呢?实际路由表现并没有读者想象中的那么好。电信163去程是直连但是回程是绕路的,联通169回程是直的但是去程绕了日本NTT。
+只有移动比前两者好一些,通过新加坡EIE和Starhub互联,较于前者这种的优势在于IX中心互联非常方便对接IX内的所有网络,但是容量可能有限,难免高峰不爆炸。
+MyRepublic也是当地一大本土运营商,通常被用来解锁新区流媒体的用途。但是MyRepublic没有任何和国内御三家的互联,所以最好使用移动CMI或者CN2中转。
+中国电信163、中国联通169网络走NTT,移动走新加坡EIE至StarHub再转MyRepublic。
+可直连骨干网:AS4837
+近日,中国联通169在新加坡地区和Cogentco开通了新的Peer,使得很多亚太地区Cogent单栈的宽带/服务器都焕发了新的生命,通过联通的169网络,可以做到广州联通到新加坡Cogentco 46ms的延时成绩。
+可直连骨干网:AS4387、AS9929(从AS10099接入)
+Tata在新加坡与联通存在peer,可经由AS4837直连广州入口,目前已知经过新加坡Tata到联通的线路几乎都是孟买一带的机器,例如Linode、阿里云、腾讯云等
常见ISP:TMNet (unifi) 、TIMEdotCom (TIME MY)、EBB.MY (Extreme Broadband) 、Allo Technology (City Broadband) 、Maxis Communications Bhd 、Celcom Axiata Berhad 、PCCW(G)、HE、Tata、CMI
+常见IX:MYIX (The Malaysia Internet Exchange) 、JBIX (Johor Bahru Internet Exchange (JBIX))
+下游:Cloudflare、OVH、MSCHosting (Exabytes)、U Mobile 、DiGi Telecommunications (Telenor)、MYREN (Malaysian Research & Education Network)
+马来西亚所有的ISP几乎都对中国移动友好,有些是在 Equinix SG 转一圈后接入 CMI , 有些是接入 NTT 新加坡 后到 NTT HK 再到 CMI HK
+TMNet (unifi) , ASN 为 4788 , 是全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ISP , 几乎垄断马来西亚近70%的固定宽频市场,常用来解锁马区流媒体的用途
+可直连骨干网: AS4134 中国电信
+中国联通会从新加坡接入 HE.Net 后绕到美国HE.Net 再接入中国大陆
+中国电信通过TM接入中国电信日本后接入中国大陆
+CN2 经由Singtel SG 后跳入广州
+中国移动先是到 Equnix SG 再到 CMI 再到 AS9808
+和 TIMEdotCom (TIME MY) 的互联很烂,经常出现晚高峰 100ms + 的情况
+国际网络质量偶尔抽风
+和 OVH 新加坡拥有peering
+TIMEdotCom (TIME MY) , ASN 为 9930 , 是全马来西亚除 TMNet (unifi) 第二大的ISP,提供的家宽配套无论是在速度还是价钱都吊打 TMNet(unifi) , 双向500Mbps带公网IP家宽只需210+人民币,在马来西亚算很便宜了,目前市面上没看见 TIMEdotCom 的VPS,不过可用来解锁马区流媒体
+可直连骨干网:
+AS9808 会经过:
+163 骨干网和 TMNet (unifi) 情况类似,会转发到 Tata :
+Tata SG - Tata JP - Tata US - 163 骨干网
CN2 会经过 HGC HK 接入大陆 CN2
+AS4837 都会经过 Singtel
+仍不确定 TIME 跟 中国电信买了多少容量
+可是通过路由可以发现是直接从马来西亚 TIME 骨干网跳入中国电信新加坡 PoP , 后直接到中国大陆电信骨干网
+AS4837 : 去程经过 NTT SG - NTT 日本 - 中国大陆
+目测回程绕美 ,延迟可达200ms +
其他ISP基本都半斤八两:
+++总结:马来西亚ISP基本都对中国移动友好,极少ISP (比如 Maxis / TIMEdotCom) 在连接中国联通时走的是 Singtel 直连,不过延迟90+ , 有可能回程绕日本市面上目前也就 TMNet (unifi) VPS , 仍未见到类似 TIMEdotCom / Maxis 的VPS
+
常见ISP:KT、SKT、LG (绕路的ISP:NTT、PCCW、Telstra Global 绕日绕港绕新加坡 故不测试)
+常见IX:KINX
+常见下游:Moack、Oracle、Cloudflare、Amazon、Azure
+韩国本土网络发达,除了三大ISP以外还有地区性ISP,大陆地区前往韩国主要走TPE、APG、APCN-2、NCP四大海缆。
+国际路由差强人意,但靠着CDN也足够应付。但到中国大陆的带宽与路由不尽人意,绕路与直连汇聚层日常性堵塞层出不穷,丢包与抖动比较严重(虽然没有到163-NTT那么夸张)。
+同时韩国的互联网管理相对严格,购买上比较麻烦。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09、AS4837、AS9929、AS58453
+KT(Korea Telecom),韩国最大电信运营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目前电信163/CN2和韩国KT之间的互联是通过APG海缆完成的,因为APG海缆只在上海有登陆,所以目前前往韩国KT都是走上海出口。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电信163还是CN2和韩国KT的互联宽带均有限,高峰汇聚层没炸先Peer炸了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电信163至韩国KT的速度在Peer不被塞满的情况下单线程能跑100-200Mbps,晚高峰受限于汇聚层和Peer宽带的双重因素影响,速度受限比较严重。CN2虽然不用太担心汇聚层的拥塞问题,但是目前的Peer宽带依旧是比较主要的速度和延时等稳定性制约因素。
+联通9929与KT有互联,同样也是走上海出口。高峰期几乎无丢包,延迟极低,单看极限最低延迟逼近沪韩IPLC;可惜经常抖动,虽然幅度不超过5ms。速度方面也属于跟日本ISP到9929一样,KT到9929的速度取决于用户接入的9929带宽速度。近期似乎扩容/更新设备了,抖动大幅降低。
+根据测试。KT-广州移动(120.197/183.240段)高峰期速度非常不稳定,回程路由绕港。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09、AS4837、AS58453
+SKT可能从某种意义上知名度比KT高,SK Telecom是韩国最大的移动网络业务运营商。
+实际上提供网络服务的是SKT的旗下公司SK Boardband。这一点可以从ASN信息中看出。
SK - 163 答案很简单,走上海出口直连但是会BOOM,包括163+...
+SK - CN2 非常稳定,有Peer,任何时段基本没有丢包但看起来绕港,速度不稳定。
+SK - CU169(上海)时延会在高峰期会振荡,速度也飘忽不定,但配合单边加速还算可用。
+CMI与SK Boardband在香港Peer,移动经香港到CMI可以与其直连,到广东移动的速度飘忽不定。
可直连骨干网: AS4134、AS4809、AS4837、AS9929
+韩国第三大ISP,现名LG Uplus,曾用名“Intergrated LG Telecom”。LG的电信发展历史基本上就是一场收购史……
+LG Uplus 由三家LG子公司合并而来,分别是LG DACOM,LG Powercom和LG Telecom。其中LG DACOM和LG Powercom又是收购而来。原来的LG Powercom负责运营民用网络,从韩国电力收购而来;LG DACOM负责国际通信业务,也就是LG的国际路由上会出现DACOM的原因。
DACOM全名为DataCommunication,由韩国政府牵头,LG与三星共同投资建设,但拥有独立经营权的ISP,后因为LG额外注资增持股份,LG完全接管DACOM。而LG Telecom则是LG自己独自投资建设的移动网络。
+LG到联通169(上海)直连,走上海出口,配合单边加速高峰期速度不错。但ICMP丢包率特别高。
+LG到联通9929是直连,同样走上海出口。但奇特的是虽然延迟也很低,速度却非常不稳定,隔三差五就突发性的延时起飞;但是正常的时候又十分平稳,几乎没有抖动,可速度依旧不尽人意。
+常见ISP:VNPT、FPT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作为全越南最大的电信ISP,VNPT拥有着全越南最大的骨干网和国际出口,但是一般很少有人会拿越南的宽带做流媒体解锁服务。
+虽然电信163和VNPT互联(广州出口,胡志明市PoP),但VNPT的网络质量本身就不是很可靠,导致高峰没有速度乃是常态。最近VNPT还把回程的163直连路由改成绕路了(到香港后转PCCW,但PCCW到电信现在默认会绕美),使得电信163和VNPT的网络单向互联意义不大。
+电信163也和VNPT在香港地区以CTG(中国电信国际)的名义互联,但少有可以走到这条线上的,而且回程依旧绕PCCW,导致目前两条与VNPT互联的线路都是单向路由。
+电信163最神奇的地方莫过于,并不是所有的VNPT IP段都会走上述2条互联,也有可能会走美西的Tata亦或是走欧洲的Cogent借助胡志明的BICS接入VNPT。
+联通169到VNPT也通过胡志明市的PoP互联,但是和电信163一样,也是单向互联,回程绕PCCW。
+移动CMI在香港和VNPT互联,常规操作,感兴趣的可以翻翻香港地区的ISP是怎么和移动互联的就知道了。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如果说VNPT到国内御三家都不怎么友好的话,那么FPT应该是到越南地区非常友好的ISP了。
+电信去程163会走联通的网络去和FPT互联,回程走香港CTG回国,但是宽带很小经常爆炸,不爆炸的时候速度很快,期待以后的扩容。
+因为FPT接入了CUG,所以联通169到越南FPT走的是AS4837->AS10099->FPT,虽然CUG很可靠,但是依旧受限于FPT接入宽带的容量,晚高峰几乎天天爆炸,这个只能等FPT扩容。
+移动CMI和VNPT一样,都是常规互联,晚上也炸的很厉害。
+我后期还会在这里添加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泰国、尼泊尔等国家。
+欧洲/北美的网络情况跟亚太差异比较大。欧美的中小ISP大部分依靠的是IX互联或者机房托管的混合网络接入。
+虽然商业网络的价格比亚洲地区便宜,但至少对中国用户来说,很少再回程路由中遇见欧美的Regional T1或者高质量T1 ISP。
比如说在欧洲的Orange(前身法国电信France Télécom,AS Rank 11),Vodafone (总部在英国,AS Rank 12),Deutsche Telekom(德国电信AS Rank 24),北美的ATT(AS Rank 20) ,Verzion(AS Rank 21) ,Sprint(AS Rank 26)。题外话,BT(英国电信)反而是Regional T1,AS Rank比中国电信还低。
+可直连骨干网: AS4134、AS4837、AS9929
+Deutsche Telekom AG ,德国电信,德国第一大ISP,T1级。旗下移动运营商T-mobile相比于DTAG更加知名。
+DTAG于AS4134和AS4837均有peer。同时也是AS9929上游。但延迟均200+起跳。
+电信163普通家宽会被强制丢包,而163plus能保证相对稳定延迟与相对较低的丢包
+联通169则取决于汇聚层是否拥塞。非拥塞状态则能保证网络质量。但是只限于北方地区的联通(如河南/山东等)。
+南方地区的联通(如上海)将会被无慈悲的绕美,由DTAG转发Level3。
AS9929依旧稳定发挥,甚至延迟优于AS4134 AS4837,但速度很勉强,几乎稳定80Mbps。
+Cogentco由于在Traceroute上的细节写的过于清楚明白,以至于有一部分以为跳数越多越差人觉得Cogentco不行。虽然它也确实不太行...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9929、AS58453。
+Cogentco,联通9929真正的互联主力……几乎绝大部分的欧美线路到9929都会被Cogentco宣告。以至于在欧洲会出现回程不走DTAG硬是跑Cogentco
+外加联通9929的NOC基本不会主动调整欧美路由。速度十分玄学,单线程在50Mbps摇摆,多线程却接近跑满。
洛杉矶和圣何塞是美西重要的面向亚太地区的互联网PoP中心,TPE海缆多从此处2点接入。中美之间的互联占据了出境流量很大的一部分,也是电信163出国的主要路径。
+HE,全称为 Hurricane Electric(飓风电气),目前是坐拥全球以Peer数量计算的最大IPv6骨干网的ISP,骨干网自治编号为AS6939。HE也提供免费的IPv6 Tunnel,以方便IPv4单栈的用户能够无障碍地访问IPv6网络。
+HE的发展思路一直是竭尽全力和世界上更多的ISP Peer,尽管获得了非常多的本地互联,但是因自身前期在亚太骨干网投入不足,导致和一些ISP对等宽带过小、跨洋传输场景下的宽带传输速率有限,HE也一直在努力扩容,可惜仍旧有较大缺口。
+我们看到的亚太地区(香港、新加坡)的低价VPS产品线,几乎都一致地选择了HE作为唯一的互联网接入,而且接入的宽带并不大,平均1Gbps。但是哪怕是HE这样的ISP,在亚太地区的BGP Transit也颇为昂贵,这些商家为了能够有所盈利,在超低的VPS价格上,宽带上面必须大幅超售,这些反而给低端用户群体带来了十分糟糕的用户体验,很多时候,这些VPS访问外网速度慢不是HE的问题,而是IDC没有购买足够的宽带导致。
+作为对等节点极多的HE来说,IPv6网络下和中国大三ISP均有直接互联,也是当下国内IPv6网络跨国的主要对等ISP,为推动全球IPv6互联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电信163和HE在洛杉矶有10~20G的互联,平时鲜有出现较大的延时抖动,但是速度限制较为严重。
+联通169和HE的洛杉矶互联通常被视为在廉价互联里面很具有性价比的,相比于联通169和GTT的互联,和HE的互联质量就要好很多,很多用户也在尽可能选择更价廉物美的选择。
+CMI与美西的互联一向较差,并不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再加上HE和CMI的互联本身就炸的比较厉害,此条线路不推荐移动去尝试。
+GTT,前身为Global Telecom and Technology,自1998年成立以来,在跨国电信业务上耕作至今。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58453
+联通169在美西较大地依赖GTT的互联,导致延时相比正常美西延时高很多,速度并不乐观。
+电信163和GTT的互联却是出乎意料的好,根据SmokePing的结果,电信163和GTT的互联全天几乎不丢包,完全受限于汇聚层是否通畅。这就意味着只要使用高Qos的电信宽带就可以获得较好的速度。
+Telia是瑞典最大的电话和电信通讯公司,前身为瑞典电报局及芬兰电讯。现更名为Arelion,但目前在路由上的名称依旧是Telia。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09、AS4837、AS58453
+Telia在美国、欧洲都有和电信163互联,总体来说是很中规中矩的线路,
+可直连骨干网:AS4134、AS4837、AS9929、AS58453
+跟欧洲情况差不多。
+电信163在美西较大程度上依赖Cogentco的互联,爆炸的几率较高。
+可直连骨干网:AS9929
+联通9929与Verizon的互联一言难尽,延迟不是最优,单线程速度也不是最优。高峰期单线程速度在50-70Mbps震荡。而多线程速度倒是能跑满,非常的玄学。
+有时候其他北美ISP到联通9929需要经Verizon转发,而被转发的速度就很难保证了。
常见ISP:LiquidTelecom
+可直连的骨干网:AS4134、AS4809、AS58423
+LiquidTelecom在肯尼亚设有非洲国际交换中心,后与中国电信签署合作关系,目前中国电信在肯尼亚设有一处PoP,同时接入了163和CN2网络,和LiquidTelecom都有Peer。
+LiquidTelecom也是非洲北部最大的ISP,在非洲拥有100GE的骨干网,可以说是非常强了。电信163前往该PoP需要先在新加坡的163 PoP中转,后前往非洲。在世界各地有自己的骨干网以及PoP,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电信现在越来越被认可为Tier 1的原因。
+虽然听起来特别厉害,但是实际上163网络到肯尼亚直连很差,不过这并不是因为LiquidTelecom导致的,电信的163汇聚层拉垮是主因。
+从肯尼亚CN2的表现,严格的来说,是达到及格线的,但是价格昂贵,一般很少有人会去选择那么偏僻的CN2,我也只是找到了没几个段的肯尼亚CN2 IP段,通过SmokePing检测观察许久得出来的结论。
+联通和移动都没有和LiquidTelecom直连,所以都绕路。
+在南非,一共有三大IX,JINX、CINX、DINX(约翰内斯堡互联网交换中心、开普敦互联网交换中心、德班互联网交换中心) ,这里我们主要讲JINX,别的基本和我们的御三家无关。
+我们可以看出电信的非洲地区是下了功夫的,JINX也设有电信的PoP,同时接入AS4134和AS4809,这个网可能听说的人比较多,Misaka的南非约翰内斯堡的服务器网络就是接入了JINX和电信CN2互联的。
+说实话,因为联通、移动没有想过在非洲布局,所以这个地区基本没他们什么事...
+常见ISP:du.ae
+可直连的骨干网:AS4134、AS4809
+du.ae 是当地一大电信ISP,骨干网覆盖全国,在阿联酋的迪拜电信设有PoP,同时接入电信163和CN2。
+电信依旧是通过新加坡的PoP中转以连接阿联酋,根据Ucloud的阿联酋地区长达一个月的TCPPing数据,该地区163网络要比南非肯尼亚LiquidTelecom稳定,CN2可以实现132ms的低延时。
+此文采用CC BY-NC-SA 4.0协议,可自由摘取片段用于非商业用途分享。
+ +前言 机械革命作为一款极高性价比的笔记本,其优惠的力度和问题不断的故障让玩家们爱恨交织;作者在其上安装 Linux 时遇到了键盘失灵的问题,为了避免更多人踩坑,故写本文。
+作者在一台锐龙平台的笔记本上安装 Debian 时,先在虚拟机中尝试安装,没有发现异常;随后在实体机安装时发现 liveCD 中键盘不可用,无法设置密码和主机名,在连接外接键盘后安装完成,却发现Fn快捷键仍然可用。
+根据机革一贯的“特性”,作者猜测是因为 BIOS 或者 ACPI 出现了故障,随后在翻阅论坛时发现是由于锐龙笔记本键盘中断描述与其他键盘不同:其为边缘敏 感、低电平有效的;而蛟龙16K机器键盘实际是边缘敏感、高电平有效(Edge ActiveHigh)。结合 linux 的特性,读取到边缘敏感、低电平有效的中断时,会认为 BIOS 有Bug,会直接当成边缘敏感、高电平有效进行处理。因此,键盘就没有了响应。
+既然是高低电平表述的错误,那么我们只需建立DSDT 表副本,将其修改,然后让它优先启动,从而让键盘配置正常;另外还存在 BIOS 修复,内核编译的方法,比较复杂,这里不做说明。
+### 首先建立一个DSDT文件夹:
+sudo su
+mkdir -p /home/dsdt
+
+### 随后将系统的DSDT表读取到里面,并安装acpica-tools:
+cat /sys/firmware/acpi/tables/DSDT > dsdt.dat
+apt install acpica-tools
+iasl -d dsdt.dat
+
+### 进入vim编辑DSDT表,没有vim的先安装一个:
+apt install vim
+vim dsdt.dsl
+
+### 搜索并替换 Device(PS2K) 下面的
+IRQ (Edge, ActiveLow, Shared, )
+为
+IRQ (Edge, ActiveHigh, Shared, )
+
+### vim搜索的方法为在命令模式下按下“/”,键入搜索字符并回车即可,按“n”跳转到下一处,“N”跳转到前一处,按: wq保存:
+
+### 随后搜索DefinitionBlock,将其步进值增加一(十六进制),即更改
+DefinitionBlock ("", "DSDT", 2, "ALASKA", "A M I", 0x01072009)
+为
+DefinitionBlock ("", "DSDT", 2, "ALASKA", "A M I", 0x0107200A)
+
+### 关闭DSDT,并设置其优先启动
+iasl dsdt.dsl
+mkdir -p kernel/firmware/acpi
+cp dsdt.aml kernel/firmware/acpi/
+find kernel | cpio -H newc --create > acpi_override
+cp acpi_override /boot/acpi_override
+echo "GRUB_EARLY_INITRD_LINUX_CUSTOM=\"acpi_override\"" >>/etc/default/grub
+
+### 更新并重启:
+update-grub2
+reboot
+
+不出意外,重启后键盘即可使用,若系统不同将 apt 替换即可。
+对于Redmi 或 Lenovo刚发布的AMD R7 6800H机型:
+# 内核小于5.18的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Rex39/rtl8852be.git
+# 内核大于等于5.18的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Rex39/rtl8852be.git -b dev
+
+cd rtl8852be
+make -j8
+sudo make install
+sudo modprobe 8852be
+
+# 内核=5.15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Rex39/rtl8852be_bt.git -b 5.15
+# 内核=5.18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HRex39/rtl8852be_bt.git -b 5.18
+
+cd rtl8852be_bt
+make -j8
+sudo make install
+
+首先去amd官网下载最新的linux-amd驱动:
+https://www.amd.com/zh-hans/support/linux-drivers // 22.20 for Ubuntu 20.04.5 HWE
+
+修改Deepin为ubuntu
+sudo vim /etc/os-release // ID=Deepin => ID=ubuntu
+
+sudo apt install ./amdgpu-install_22.20.50200-1_all.deb
+
+sudo vim /etc/apt/sources.list.d/amdgpu.list // focal => bionic
+
+sudo apt update
+
+sudo amdgpu-install --no-dkms
+
+sudo apt install inxi clinfo
+
+安装成功以后,用inxi查看下:
+inxi -G
Graphics: Device-1: AMD Rembrandt driver: amdgpu v: kernel
+ Display: x11 server: X.Org 1.20.11 driver: amdgpu,ati unloaded: fbdev,modesetting,vesa
+ resolution: 1920x1080~60Hz
+ OpenGL: renderer: AMD YELLOW_CARP (LLVM 14.0.1 DRM 3.42 5.15.34-amd64-desktop)
+ v: 4.6 Mesa 22.1.0-devel
+
+最后还原最初的修改:
+sudo vim /etc/os-release // ID=ubuntu => ID=Deepin
+sudo apt purge amdgpu-install
+
+看下效果图:
+➜ ~ glxinfo -B
+name of display: :0
+display: :0 screen: 0
+direct rendering: Yes
+Extended renderer info (GLX_MESA_query_renderer):
+ Vendor: AMD (0x1002)
+ Device: AMD YELLOW_CARP (LLVM 14.0.1, DRM 3.42, 5.15.34-amd64-desktop) (0x1681)
+ Version: 22.1.0
+ Accelerated: yes
+ Video memory: 2048MB
+ Unified memory: no
+ Preferred profile: core (0x1)
+ Max core profile version: 4.6
+ Max compat profile version: 4.6
+ Max GLES1 profile version: 1.1
+ Max GLES[23] profile version: 3.2
+Memory info (GL_ATI_meminfo):
+ VBO free memory - total: 1388 MB, largest block: 1388 MB
+ VBO free aux. memory - total: 3047 MB, largest block: 3047 MB
+ Texture free memory - total: 1388 MB, largest block: 1388 MB
+ Texture free aux. memory - total: 3047 MB, largest block: 3047 MB
+ Renderbuffer free memory - total: 1388 MB, largest block: 1388 MB
+ Renderbuffer free aux. memory - total: 3047 MB, largest block: 3047 MB
+Memory info (GL_NVX_gpu_memory_info):
+ Dedicated video memory: 2048 MB
+ Total available memory: 5120 MB
+ Currently available dedicated video memory: 1388 MB
+OpenGL vendor string: AMD
+OpenGL renderer string: AMD YELLOW_CARP (LLVM 14.0.1, DRM 3.42, 5.15.34-amd64-desktop)
+OpenGL core profile version string: 4.6 (Core Profile) Mesa 22.1.0-devel
+OpenGL core profile shading language version string: 4.60
+OpenGL core profile context flags: (none)
+OpenGL core profile profile mask: core profile
+
+OpenGL version string: 4.6 (Compatibility Profile) Mesa 22.1.0-devel
+OpenGL shading language version string: 4.60
+OpenGL context flags: (none)
+OpenGL profile mask: compatibility profile
+
+OpenGL ES profile version string: OpenGL ES 3.2 Mesa 22.1.0-devel
+OpenGL ES profile shading language version string: OpenGL ES GLSL ES 3.20
+
+安装下面的三方电源管理工具 Boost Changer
,选择 Performance
策略即可
wget https://github.com/nbebaw/boostchanger/releases/download/v4.4.0/boostchanger_4.4.0_amd64.deb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30643928
+https://github.com/HRex39/rtl8852be
+ + +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常用的跨平台开源软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办公、开发工具、多媒体处理等。这些软件不仅在功能上具有优势,而且秉承着开放、自由的精神,是上上之选。
+Rime
+Fcitx
+Brave
+FireFox
+Floorp
+KeePassXC
+BitWarden
+OnlyOffice
+LibreOffice
+Fluent Reader
+News
+Koodo Reader & Legado
+KOReader
+Celibre
+VLC
+Harmonoid
+Strawberry
+Metro
+Flameshot
+Snipate
+Element/SchildiChat
+FluffyChat
+MatterMost
+Alist
+NextCloud
+Joplin
+logseq
+siyuan
+notesnook
+Trillium
+Bluestone
+KDE connect
+muCommander
+cyberduck
+Tabby
+electerm
+Termux
+NxShell
+RustDesk
+moonlight
+NPS
+ZeroTier
+Tailscale/HeadScale
+Nconnect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开源软件许可证,这些许可证规定了使用、修改和分发开源软件的条件。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开源许可证及其特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开发和使用开源软件时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 +在全球范围内,开源软件社区的活跃程度日益增长,吸引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开发者和用户。然而,开源协议的法律实际应用在各国略有不同。
+中国开源第一案:https://linux.cn/article-11683-1.html
开源软件,顾名思义是指能够免费且不受限制地使用、再开发、再发布的软件。但在狭义上,只有符合开放源代码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定义的软件才能被称为开源软件。这个定义提出了十个特征,必须全部符合才能认定为开源软件。
+这些特征包括:
+可自由再分发。
+
+提供源代码。
+
+允许衍生作品。
+
+不得过度限制原始代码的修改。
+
+不得歧视特定人、群体或用途。
+
+必须「技术中立」等。
+
+根据这些标准,一些看似自由使用的软件可能不符合开源软件的定义。例如,Elasticsearch原本使用Apache 2.0授权,是真正的开源软件。但面对云服务提供商如AWS等将其用于营利目的却不回馈改进的情况,Elasticsearch在2021年1月选择了SSPL(Server Side Public License,服务器端公共许可证)和Elastic License两种许可证并行;SSPL要求如果将程序的功能或修改后的版本作为服务提供给第三方,则必须免费公开提供服务源代码,这违背了开源软件的定义。另一方面,Elastic License要求不能向第三方提供主机或托管服务,也违反了开源软件的定义,因此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开源」。
+开源许可证是软件许可证的一种特殊形式,用于规定开源软件的使用、修改、分享等相关事宜。它是一种格式合同,涉及版权、专利、商标等权利义务,自动生效。
+在美国,一些法院认为软件许可证是合同(contract),一些法院则认为是许可(license)。两者的区别在于,许可在传统上是由地产或物主作出的,目的在于允许他人使用自己的地块或物品。因此,它是单方向的,不构成完整的合同,而是作为合同的一个要素,用来和他人交换的条件。由于合同和许可之分在法律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的违约救济和版权侵权救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规定。
+与美国不同,大陆法系国家如中国普遍认为开源软件许可证构成合同,但这种合同是事先规定好的标准化格式合同,并且自动生效。
+开源许可证的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广义上的开源许可证超过200种,其中OSI批准的许可证有96个。这些许可证的内容各不相同,有些条款非常有意思,例如,啤酒软件许可证(Beerware License)规定,用户与作者聚会时可以请作者喝一杯啤酒;Jason Hunter 许可证规定,如果将该许可证下的代码用于商业目的,那么项目开发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拥有 Jason Hunter 撰写的《Java Servlet编程》最新版。
+尽管开源许可证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开源软件使用的都是几种常见的许可证之一。根据Whitesource的调查报告,90%左右的开源软件使用的是10个常见许可证之一。
+世界上的开源许可证(Open Source License)大概有上百种,而常见的开源协议大致有GPL、BSD、MIT、Mozilla、Apache和LGPL等。
+Apache License(Apache许可证),是Apache软件基金会发布的一个自由软件许可证。
+Apache Licence 是著名的非盈利开源组织 Apache 采用的协议。该协议和BSD类似,同样鼓励代码共享和最终原作者的著作权,同样允许源代码修改和再发布。但是也需要遵循以下条件:
+需要给代码的用户一份 Apache Licence。
+如果修改了代码,需要再被修改的文件中说明。
+在衍生的代码中(修改和有源代码衍生的代码中)需要带有原来代码中的协议,商标,专利声明和其他原来作者规定需要包含的说明。
+如果再发布的产品中包含一个 Notice 文件,则在Notice文件中需要带有 Apache Licence。你可以在 Notice 中增加自己的许可,但是不可以表现为对 Apache Licence 构成更改。
+Apache Licence 也是对商业应用友好的许可。使用者也可以再需要的时候修改代码来满足并作为开源或商业产品发布/销售。
+使用这个协议的好处是:
+永久权利 一旦被授权,永久拥有。
+全球范围的权利 在一个国家获得授权,适用于所有国家。假如你在美国,许可是从印度授权的,也没有问题。
+授权免费 无版税, 前期、后期均无任何费用。
+授权无排他性 任何人都可以获得授权
+授权不可撤消 一旦获得授权,没有任何人可以取消。比如,你基于该产品代码开发了衍生产品,你不用担心会在某一天被禁止使用该代码
+BSD 是"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的缩写,意思是"伯克利软件发行版"。
+BSD开源协议:是一个给于使用者很大自由的协议。可以自由的使用,修改源代码,也可以将修改后的代码作为开源或者专有软件再发布。 当你发布使用了BSD协议的代码,或则以BSD协议代码为基础做二次开发自己的产品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 如果再发布的产品中包含源代码,则在源代码中必须带有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2. 如果再发布的只是二进制类库/软件,则需要在类库/软件的文档和版权声明中包含原来代码中的BSD协议。
+3. 不可以用开源代码的作者/机构名字和原来产品的名字做市场推广。
+BSD代码鼓励代码共享,但需要尊重代码作者的著作权。BSD由于允许使用者修改和重新发布代码,也允许使用或在BSD代码上开发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因此是对商业集成很友好的协议。而很多的公司企业在选用开源产品的时候都首选BSD协议,因为可以完全控制这些第三方的代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修改或者二次开发。
+GPL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NU通用公共许可协议。
+Linux 采用了 GPL。
+GPL 协议和 BSD, Apache Licence 等鼓励代码重用的许可很不一样。GPL 的出发点是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和引用/修改/衍生代码的开源/免费使用,但不允许修改后和衍生的代码做为闭源的商业软件发布和销售。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用免费的各种 linux,包括商业公司的 linux 和 linux 上各种各样的由个人,组织,以及商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免费软件了。
+LGPL是GPL的一个为主要为类库使用设计的开源协议。和 GPL 要求任何使用/修改/衍生之GPL类库的的软件必须采用GPL协议不同。LGPL允许商业软件通过类库引用(link)方式使用LGPL类库而不需要开源商业软件的代码。这使得采用 LGPL 协议的开源代码可以被商业软件作为类库引用并发布和销售。
+但是如果修改 LGPL 协议的代码或者衍生,则所有修改的代码,涉及修改部分的额外代码和衍生的代码都必须采用 LGPL 协议。因此LGPL协议的开源代码很适合作为第三方类库被商业软件引用,但不适合希望以 LGPL 协议代码为基础,通过修改和衍生的方式做二次开发的商业软件采用。
+GPL/LGPL都保障原作者的知识产权,避免有人利用开源代码复制并开发类似的产品。
+MIT是和BSD一样宽范的许可协议,源自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又称X11协议。作者只想保留版权,而无任何其他了限制。MIT与BSD 类似,但是比 BSD 协议更加宽松,是目前最少限制的协议。这个协议唯一的条件就是在修改后的代码或者发行包包含原作者的许可信息。适用商业软件。使用MIT的软件项目有:jquery、Node.js。
+MIT与BSD类似,但是比BSD协议更加宽松,是目前最少限制的协议。这个协议唯一的条件就是在修改后的代码或者发行包包含原作者的许可信息。适用商业软件。使用MIT的软件项目有:jquery、Node.js。
+MPL 协议允许免费重发布、免费修改,但要求修改后的代码版权归软件的发起者 。这种授权维护了商业软件的利益,它要求基于这种软件的修改无偿贡献版权给该软件。这样,围绕该软件的所有代码的版权都集中在发起开发人的手中。但MPL是允许修改,无偿使用得。MPL 软件对链接没有要求。
+EPL允许 Recipients 任意使用、复制、分发、传播、展示、修改以及改后闭源的二次商业发布。
+使用EPL协议,需要遵守以下规则:
+当一个 Contributors 将源码的整体或部分再次开源发布的时候,必须继续遵循EPL开源协议来发布,而不能改用其他协议发布.除非你得到了原"源码"Owner 的授权;
+EPL协议下,你可以将源码不做任何修改来商业发布.但如果你要发布修改后的源码,或者当你再发布的是 Object Code 的时候,你必须声明它的 Source Code 是可以获取的,而且要告知获取方法;
+当你需要将EPL下的源码作为一部分跟其他私有的源码混和着成为一个 Project 发布的时候,你可以将整个 Project/Product 以私人的协议发布,但要声明哪一部分代码是EPL下的,而且声明那部分代码继续遵循EPL;
+4.独立的模块(Separate Module),不需要开源。
+Creative Commons 知识共享协议
+Creative Commons (CC) 许可协议并不能说是真正的开源协议,它们大多是被使用于设计类的工程上。 CC 协议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授权特定的权利。 一个 CC 许可协议具有四个基本部分,这几个部分可以单独起作用,也可以组合起来。下面是这几部分的简介:
+1、署名 作品上必须附有作品的归属。如此之后,作品可以被修改,分发,复制和其它用途。
+2、相同方式共享 作品可以被修改、分发或其它操作,但所有的衍生品都要置于CC许可协议下。
+3、非商业用途 作品可以被修改、分发等等,但不能用于商业目的。但语言上对什么是"商业"的说明十分含糊不清 (没有提供精确的定义),所以你可以在你的工程里对其进行说明。例如,有些人简单的解释"非商业"为不能出售这个作品。而另外一些人认为你甚至不能在有广告的网站上使用它们。 还有些人认为"商业"仅仅指你用它获取利益。
+4、禁止衍生作品
+CC 许可协议的这些条款可以自由组合使用。大多数的比较严格的CC协议会声明 "署名权,非商业用途,禁止衍生"条款,这意味着你可以自由的分享这个作品,但你不能改变它和对其收费,而且必须声明作品的归属。这个许可协议非常的有用,它可以让你的作品传播出去,但又可以对作品的使用保留部分或完全的控制。最少限制的CC协议类型当属 "署名"协议,这意味着只要人们能维护你的名誉,他们对你的作品怎么使用都行。
+CC 许可协议更多的是在设计类工程中使用,而不是开发类,但没有人或妨碍你将之使用与后者。只是你必须要清楚各部分条款能覆盖到的和不能覆盖到的权利。
+在过去几年,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商业公司对开源的日益重视,传统企业对开源软件和技术态度的开也在不断提升。IBM 以340亿美元收购了开源软件制造商 Red Hat,而Salesforce 也以65亿美元收购了 Mulesoft;微软加入了开放发明网络(OIN)并贡献了6万项专利,随后又以75亿美元收购了 GitHub ;这些都是显著的例子。
+大型科技公司不仅依赖于开放源码项目,还积极向这些项目贡献代码,或者在开源许可证下提供自家的内部工具,并将这些举措作为企业责任的体现。这表明整个开源生态系统的扩大使得开源许可证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技术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可能会出现新的许可证或者对现有许可证的修订,比如之前提到的 Elastic 放弃了 Apache 许可证因此,作为开发者和用户,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这些变化,确保我们的项目和行为符合当前的法律和道德标准。
+最后,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在使用和贡献开源软件时,牢记开源精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并积极参与到开源社区的建设中去。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才能够推动开源软件的进步,为全球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Click here to be redirected.
diff --git a/public/page/2/index.html b/public/page/2/index.html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b9544f6 --- /dev/null +++ b/public/page/2/index.html @@ -0,0 +1,258 @@ + + + + +前言 在linux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诸如 Terminal,Console,bash,zsh,shell,tty 等概念,这些概念常常被混淆,似乎都和命令行相关。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它们的前世今生。
+ +前言 个人博客的搭建有诸多框架的选择。本文以Zola框架为例,介绍如何部署该静态站点,并将其托管到Paas平台上。
+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开源软件许可证,这些许可证规定了使用、修改和分发开源软件的条件。通过了解不同类型的开源许可证及其特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开发和使用开源软件时的法律和道德责任。
+ +前言 所谓无线路由,就是具备无线覆盖的路由器,即我们常用的有天线的家用路由器。而家庭组网中,除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上网方案,一部好的路由器也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科学的选购路由器呢?
+ +前言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IPv4网络,国际出口线路的质量分析以及各大ISP的介绍。
+ +前言 讲起播客,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喜马拉雅,但其实播客的订阅和收听有许多种方式。本文带你了解订阅播客的各种方式,并告诉你市面上有哪些不错的播客客户端可供选择。
+ +前言 RSS 提供了一种数据格式,以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形式组织信息,包括文章标题、摘要、链接和发布日期等。这些信息形成了所谓的“订阅源”(Feed),用户可以使用RSS阅读器(Feed Reader)来订阅这些源。
+ +前言 本文翻译自《The Art of Asking ChatGPT for High-Quality Answers A Complete Guide to Prompt Engineering Techniques》
+ +前言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常用的跨平台开源软件,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办公、开发工具、多媒体处理等。这些软件不仅在功能上具有优势,而且秉承着开放、自由的精神,是上上之选。
+ +前言 什么是“五险一金”?工资到底由那些部分组成?劳动合同怎么签?不仅仅是应届生,很多工作了几年的职场人,也不十分清楚。因此,在这里笔者打算帮助大家彻底把这些事情搞明白。
+ +前言 在互联网的日常使用中,电子邮件作为一项基础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出现了各种新型的通讯方式,但电子邮件仍然保持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了解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基础服务是如何运作的。
+ +前言 机械革命作为一款极高性价比的笔记本,其优惠的力度和问题不断的故障让玩家们爱恨交织;作者在其上安装 Linux 时遇到了键盘失灵的问题,为了避免更多人踩坑,故写本文。
+ +前言 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全球最为普及的桌面操作系统之一,其用户界面的设计非常经典;而win11中的二级菜单令人感到无语,本文教你回到一级菜单。
+ +前言 中文和英语发音习惯不同,容易引起误解。本文旨在帮助您准确发音常见的科技术语,欢迎随时补充。
+ +前言 由于临近升学,校园网不尽人意,因此许多小伙伴有了买一张流量卡的计划。本文以三大运营商为例,说明常见流量卡的套路与选择。
+ +前言 讲起播客,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喜马拉雅,但其实播客的订阅和收听有许多种方式。本文带你了解订阅播客的各种方式,并告诉你市面上有哪些不错的播客客户端可供选择。
+播客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传播音频或视频文件的媒体形式。这个词汇是由“广播”(broadcasting)和“iPod”(一种流行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播客通常是由个人、组织或公司制作,并通过互联网上的订阅服务分享给观众。
+定期更新: 播客通常以系列形式发布,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音频或视频文件。制作者会定期发布新的内容,让观众订阅后能够定期收听或观看。
+订阅:观众可以通过订阅播客来自动获取最新的内容。这意味着一旦订阅了某个播客,新的内容就会自动下载到用户的设备上,方便随时收听或观看。
+多样的内容: 播客内容非常多样化,涵盖了几乎所有可能的主题,包括新闻、科技、文化、教育、娱乐等。从个人讲述生活故事到专业领域的讨论,播客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灵活。
+低门槛制作:制作播客相对来说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设备和技能,因此许多个人或小团队可以轻松开始制作自己的播客。
+播客的流行得益于它提供了一种轻松、灵活、个性化的信息传递方式,让人们可以方便地在各种主题上深入了解或娱乐。
+要收听播客,首先得确定自己所用的平台和客户端,一般有以下几种:
+使用播客应用: 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专门的播客应用程序,这些应用可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上安装。一些常见的播客应用包括 Apple Podcasts(苹果播客)、Spotify、Google Podcasts(谷歌播客)、Pocket Casts等。这些应用通常允许你搜索、订阅和播放播客。像喜马拉雅以及各大云音乐等非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这类软件的特点是收听方便,种类繁多,但一般不开源,也没有 RSS 链接。
+在网页上收听: 许多播客也提供在其官方网站上在线收听的选项。你可以在制作者的网站上找到相应的播客链接,然后直接在浏览器中收听,或者使用浏览器插件。
+通过流媒体服务: 一些流媒体服务,如 Spotify、Apple Music 等,也提供了播客的功能。你可以在这些服务中搜索并订阅你感兴趣的播客。
+通过RSS订阅: 几乎每个独立播客的主播都会反复强调「请使用节目 RSS 链接在 泛用型播客客户端 里订阅节目」,一定程度上有无 RSS 订阅链接是作为独立播客的判断标准。使用 RSS 链接订阅播客其实非常简单——得到节目的 RSS 订阅链接后,将之粘贴到你的播客客户端内(通常是节目的搜索栏或地址栏)即可。大多数播客应用都支持这种方式。注意,例如喜马拉雅、荔枝等平台是没有原生RSS链接的,因此,对第三方服务生成的 RSS 链接要注意鉴别。有些服务提供者会在不告知主播和听众的前提下,私自在节目中间插入广告,非常影响节目收听体验,在使用时请注意甄别。
+我个人推荐使用开源的 AntennaPod 。
天仙子的播客年度总结:播客选录
+中文播客榜:中文播客榜
+Github播客大全:中文播客源
+播客RSS链接大全:播客 RSS Feed
+播客搜索引擎:Share a Podcast和Podcast search
+ +前言 所谓无线路由,就是具备无线覆盖的路由器,即我们常用的有天线的家用路由器。而家庭组网中,除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上网方案,一部好的路由器也是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科学的选购路由器呢?
+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主要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并在这些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其工作原理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数据包转发:**路由器根据目标地址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它通过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最佳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输出端口。
+**2. 路由表:**路由器维护一个路由表,其中包含了网络的拓扑结构以及到达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信息。路由表可以通过静态配置或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BGP等)自动学习和更新。
+**3. 数据包处理:**当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包时,它会检查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并根据路由表确定应该转发到哪个端口。路由器还可能执行其他功能,如网络地址转换(NAT)、质量服务(QoS)和防火墙等。
+**4. 连接多个网络:**路由器通常具有多个网络接口,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这些网络接口可以是以太网、Wi-Fi、光纤等,使路由器能够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
+**5. 路由器协议:**路由器使用不同的协议来实现数据包转发和路由表的更新。这些协议包括IP协议用于数据包交换、动态路由协议用于路由表的学习和更新,以及其他协议用于网络管理和安全。
+一般而言,家用路由器使用 DHCP 模式,由上级网关的网线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如小米路由器的192.168.31.1,在浏览器输入此地址可以进入管理界面,并可以发现了解连接该无线网络的设备地址都为192168.31.xx;且路由器的几个Lan口可以做交换机使用。
+路由器的信号好不好,一般而言,与以下几点相关:
+1.路由器支持的协议类型:
+路由器命名常见的格式为AX3000、AC1800等,前面代表协议,后面数字表示速率(Mbps);AX(802.11ax)在相同速率下比AC更快,即Wifi6比Wifi5要好。在相同协议下,一般速率越高越好;千兆优于百兆,但需注意千兆端口和千兆天线的产品。Wi-Fi 5(802.11ac)和Wi-Fi 6(802.11ax)是两种不同的Wi-Fi标准:
+速度:Wi-Fi 6 比 Wi-Fi 5 更快。Wi-Fi 5 支持的最高速度为1.3 Gbps(理论上),而 Wi-Fi 6 的最高速度为9.6 Gbps(同样是理论上的速度)。这意味着Wi-Fi 6可以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特别是在拥挤的网络环境中。
+容量:Wi-Fi 6比 Wi-Fi 5具有更好的网络容量管理。Wi-Fi 6采用了一些技术,如 OFDMA(正交频分复用多址)和 MU-MIMO(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使得网络更有效地管理多个设备的连接。这意味着 Wi-Fi 6在拥挤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大量设备的连接,而不会出现性能下降。
+延迟:Wi-Fi 6 比 Wi-Fi 5 具有更低的延迟。通过一些新的技术,如目标唤醒时间(TWT)和 BSS 领导者切换,Wi-Fi 6 能够在连接设备之间实现更快的响应时间和更低的延迟。这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如在线游戏和视频会议,尤其重要。
+功耗:Wi-Fi 6 比 Wi-Fi 5 具有更低的功耗。通过一些节能技术,如目标唤醒时间(TWT)和基于时间的计划(BSS领导者切换),Wi-Fi 6 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设备的电量消耗,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
+在 Wifi6 普及的当下,建议购买 WiFi6 路由器,并且此类路由器往往还带有 wifi5 备用网络,可与老旧设备兼容,不必担心。小心百兆网口和千兆天线的牛马产品!
+2.路由器支持的速率:
+不要盲目追求大数字:路由器标注的无线速率是叠加速率,并非单一设备接入的最大速率。例如,标注为1750Mbps的路由器,实际上是由2.4GHz的450Mbps和5GHz的1300Mbps相加而成,单一设备的最大通信速率只有1300Mbps。大多数家庭接入的光纤速率为千兆(1000Mbps),因此最大速度为125MB/s,因此瓶颈通常不在于路由器性能;选购家用路由器,更重要的是提高信号覆盖面积和强度,能跑满千兆已经不错。
+3.路由器的无线频段:
+2.4GHz频段稳定性高,覆盖范围广,穿墙能力强;而5GHz频段速度快但穿墙能力较弱;
+4.无线网络的频段带宽:
+2.4G有20Mhz和40Mhz两种频道带宽,5G则有80Mhz和160Mhz两种;频道带宽就是发射频率的宽度,带宽越低穿透性越好。如果连的设备多的话,就用低频段;
+5.芯片的主频和板载内存
+路由器处理器的主频越高,加解密性能越好,速度和带机量也更大;目前低价位路由器通常使用MTK、瑞昱、海思等廉价处理器,配以64MB/128MB的内存。而高端路由器多使用博通的高端芯片,在内存的配置上往往可以达到256MB以上。博通高端芯片在各个方面表现都不错,同时各位大神对刷机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板载内存越大可为后续刷机留下空间,并支持插件等;
+6.其他功能
+如 QOS,设备管理,IPTV 支持,IPV6 等等;
+7.天线越多信号不一定越强。
+路由器的发射范围是由协议决定的,与根数无关。对于双频的路由来说,4根或者6根其实只有一半(2根2.4g和2根5g使用)。
+8.无线功率不是越大越好。
+因为无线通信是双向的,路由器功率大了,但是你的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功率是不变的。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wifi 功率是有硬性标准的,单台路由器覆盖80平以上的面积不太现实。因此当你面对信号差、覆盖死角的时候,应该首要想到的是增加覆盖节点,而不要相信宣传所谓的“穿墙王”。
+一般而言,有 AC+AP 和 Mesh 两种方案;
+AC+AP 即使用一台设备做AC(控制中心),并在各处分布部署AP,从而实现在同一网段下无缝漫游,并且使各处信号强度相近;AP和AC之间通过网线连接,信号最好;也可以使用无线AP。
+Mesh 技术基于去中心的点对点网络,一般由两台相同型号的路由器构成,开启Mesh功能并优化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覆盖范围,适合没有预埋网线的环境使用。一般而言,需要留一个频段供两台路由器进行 Mesh,所以至少需要两台同型号的三频路由器。
+无论是采用 AC+AP 还是 Mesh,前期的准备必须足够充分:
+1. 网线选择建议:
+在考虑网络建设方面,从经济效益角度而言,超五类网线已经足以满足大多数家庭的千兆网络需求(1Gbps)。在短距离内,质量较高的五类/超五类网线支持高达2500兆的传输速率(2.5Gbps)。因此,一般情况下,考虑到成本因素,建议家庭网络布线选用符合标准的超五类网线。
+若愿意适度增加布线成本,则推荐选择支持万兆(10Gbps)网络的六类/超六类以上网线,尤其是从光猫到主路由/交换机的这一段线路,最好支持万兆。即便今后需要扩展网络速度无法满足万兆的有线条件,也可以通过未来的 Wi-Fi7 标准实现无线超万兆速度覆盖。
+2. 网线布线注意事项:
+在进行网线布线时,无论是屏蔽网线还是非屏蔽网线,都应确保将强电线和弱电线分开放置于不同的管道中。同时,在走线过程中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减少干扰。若需要考虑未来更换网线的情况,建议选择更大的穿线管道,并确保每条网线单独走一根管道。若出现强、弱电交叉走线的情况,可采用铝/锡纸包裹弱电管道以实现简单的屏蔽作用。应避免与大功率强电线相交或并行走线,如空调、烤火炉、微波炉等。
+3. 弱电箱至电视柜网线布线:
+考虑到当前电信运营商提供的IPTV功能,如果不熟悉设置VLAN的单线复用,或者未来可能使用到链中聚合技术,建议从弱电箱至电视柜至少布置两条网线,以免后悔。
+4. 接线盒的预留:
+许多人可能认为随着21世纪的到来,有线布线已经过时。因此,为了节约成本或受装修公司的误导,一些卧室甚至书房都没有进行网线布置,这是不可取的。无线网络虽然方便,但速度远不如有线快速稳定。因此,建议在每个卧室的相应位置安装一个网线接线盒,并在墙壁上安装电视时,下方也应预留一个网线接线盒。如果有地下室或楼阁,也应该布置一条网线。多预留一些接线盒总比今后发现需要网线却没有的尴尬情况要好。
+5. 死角位置的网线和电源接口预留:
+对于信号死角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如阳台、露台等不需要路由器设备可见的地方,可以考虑将路由器隐藏在吊顶中,甚至包括厕所的吊顶也可以考虑。在这些位置预留多个网线和电源接口是明智的选择。
+6. 路由器放置位置推荐:
+一般来说,家庭会将路由器放置在弱电箱或电视柜内,然而,周围其他电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电磁干扰,对2.4G和5G信号都会造成影响,甚至蓝牙设备也会有干扰。基于信号向下传播的特性,建议将路由器放置在较高位置,如吊顶内或进门处的高处,并最好选择居住区域的中心位置以实现更好的信号覆盖。
+ +前言 RSS 提供了一种数据格式,以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形式组织信息,包括文章标题、摘要、链接和发布日期等。这些信息形成了所谓的“订阅源”(Feed),用户可以使用RSS阅读器(Feed Reader)来订阅这些源。
+如果你使用过类似红板报,轻芒杂志,摸鱼 kiki,今日热榜等 APP,应该对 RSS 并不陌生。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用于发布经常更新的内容的标准,通常用于博客、新闻网站和其他线上发布的信息。RSS 允许用户订阅这些站点的内容,以便在内容有更新时,用户能够获得及时的通知。
+基本上,RSS 提供了一种数据格式,以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形式组织信息,包括文章标题、摘要、链接和发布日期等。这些信息形成了所谓的“订阅源”(Feed),用户可以使用 RSS 阅读器(Feed Reader)来订阅这些源。
+RSS 的主要优势包括:
+即时通知:用户订阅了 RSS 源后,当源中的内容有更新时,用户将立即收到通知,而无需手动检查网站。
+集中管理:使用 RSS 阅读器,用户可以集中管理多个网站的更新,而无需逐个访问这些站点。
+隐私保护:RSS 订阅不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用户只需关注感兴趣的内容,而无需注册账户。
+定制内容:用户可以选择订阅感兴趣的主题或网站,定制他们的信息流。
+减少信息过载:通过只关注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可以减少信息过载,集中注意力在最关键的信息上。
+如果我们想更高效地获取信息,不在多个应用间来回切换,另一方面拒绝算法给我们推荐的内容,那么建议用回原始的 RSS。
+虽然 RSS 曾经非常流行,但随着社交媒体和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的兴起,逐渐成为时代的眼泪。然而,RSS 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分发和获取方式,许多网站和博客仍提供 RSS 源。题主曾经计划使用 Kindle 作为专门的RSS阅读器,后来由于过于昂贵而作罢。
+基本上有以下几步:
+寻找 RSS 订阅源
+确定 RSS 客户端
+自建 RSS 服务端(可选)
+寻找RSS订阅源
+要知道一个网站是否支持 RSS 订阅,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网站的底部或侧边栏是否有 RSS 图标。一般来说,图标所指向的地址就是该网站的订阅链接,可以直接点击 跳转到 RSS 客户端内进行订阅,也可以复制粘贴按钮中的地址到自己在用的 RSS 服务中订阅这些网站中的内容。
+在浏览器中推荐使用 RSS Hub radar 插件,可以自动找到可用的RSS源并提示。
+有时候网站不会直接给出订阅源,这时候你也可以尝试在网站域名后面加上 /feed 或 /rss 或许可以碰巧猜中,比如少数派的 RSS 订阅链接就是 https://sspai.com/feed。当然,你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通过 网站名 + RSS 的关键字进行搜索,往往都能找到支持网站的 RSS 链接。
+MoreRSS,这个网站提供中、英文的RSS源,并且显示源的订阅量,对于一些受欢迎的英文 RSS,还提供了中文翻译。但此网站还在建设中,收录量不大、功能也不完善,可以关注其更新。
+有一些中文博客聚合网站,收录了多则1000+少则几百的中文博客(PS.经查世界上现存的大熊猫数量约2600只),知名的有十年之约、博友圈、BlogFinder 、积薪、川流 等,不一一列举了。
+Feedsearch,如果在网站的首页看不到 RSS 信息,可以使用这个 RSS 源搜索服务,实测准确度很高,我用它找出来很多隐藏的 RSS 源,如果这个网站搜不到,那可能是网站确实没有提供 RSS。
+RSSAnything ,如果 RSSHub 也没有找到需要的 RSS,可以尝试使用这个网站生成 RSS,这是我试过的效果最好的,但要看运气,有的时候效果很好,有的时候达不到期望值。
+有一些针对具体的社会化媒体生成 RSS 的服务,但或者收费,或者稳定性欠佳失效,或者收费且稳定性欠佳失效(我就订阅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的 RSS 服务,没用多久就失效了还不退款),想了下,就不在这里列举了,感兴趣可以直接在https://morerss.com/tools_zh.html查找。
+++英文RSS源翻译
+
+可以把外语信息源翻译为中文的,这里推荐的服务器是 RSS-Translator,功能强大但需要一定的能力。MoreRSS 基于 RSS-Translator 的服务,翻译了一批优质的外语信息源,可以直接订阅。
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导入现有的订阅源,一般为 OPML 文件,如 RSS Source;或者调用第三方的 RSS 服务,如 anyfeeder,等等。
+这里介绍一个 RSS 神器,由 DIygod 发起的RSShub项目:
+RSSHub 是一个开源项目,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集中化、可定制的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源的生成器。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从各种网站和平台获取信息,将其聚合到用户自定义的RSS源中,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订阅他们关心的内容。
+开源性质: RSSHub 是一个开源项目,其源代码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使用、修改和贡献代码。
+支持的站点: RSSHub 支持从各种网站和平台提取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博客、视频分享平台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要订阅的站点。
+自定义生成: 用户可以通过指定参数和规则来定制他们的 RSS 源,以便获取特定主题或关键字的更新。这使得用户能够灵活地定制他们的订阅流。
+社区参与: RSSHub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项目,有很多开发者和贡献者参与其中。社区可以通过 GitHub 进行讨论、报告问题和提交代码。
+部署方式: RSSHub 可以自行部署,用户可以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搭建RSSHub实例,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定制生成的RSS源。
+
确定RSS客户端
+RSS客户端非常丰富,包括 Android 端,IOS 端,Windows 端,linux 端,浏览器插件,甚至 Vscode 插件(用来摸鱼)等等。这里推荐一些阅读器,当然,也可以选择类似 Feedly 的服务商。
+Android:News,在Fdorid里可下载,中文名为“新闻”,界面简洁,功能全面,支持本地或连接自建服务端。
+IOS:Inoreader, 其提供了方便的阅读体验,支持离线阅读、标签和快速搜索。
+Windows:Fluent Reader,在github上开源,界面优雅,支持本地或连接自建服务端。
+linux:Fluent Reader或Newsboat, 是 Newsbeuter 的一个分支,一款文本控制台 RSS/Atom 订阅阅读器。
+自建RSS服务端
+开源的RSS服务端软件可以用来搭建个人的RSS阅读服务:
+FreshRSS: FreshRSS 是一款简单易用的自建 RSS 服务端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包括标签、筛选器、阅读统计等,并支持多用户。
+Miniflux: Miniflux 是一个轻量级的 RSS/Atom 阅读器服务,支持自建。它采用 Go 语言编写,具有快速响应和简洁的用户界面。
+Tiny Tiny RSS (tt-rss): Tiny Tiny RSS 是一款功能丰富的自建RSS服务端软件,提供了类似于 Google Reader 的界面,并支持标签、过滤器、插件等。
+Selfoss: Selfoss 是一款支持多种数据源(包括RSS)的自建聚合器。它的界面简洁,支持标签、过滤器和插件,同时也提供了跨平台的客户端。
+Miniflux 2: 不要与上面提到的 Miniflux 混淆,Miniflux 2 是 Miniflux 的一个全新版本,同样支持自建 RSS 服务。
+这里以MiniFlux为例,其优势在与:
+程序设计极简,不处理任何订阅之外的事情。
+程序无外部依赖,运行性能高。
+支持自动抓取并缓存图片,加速浏览。
+有限支持自动将摘要替换为全文进行抓取。
+支持多账号登录,支持 Fever API ,允许客户端从外部登录。
+支持集成 PinBoard 、Instapaper、 Pocket、Wallabag、Nunux Keeper 等服务。
+提供 Open API、书签快速订阅脚本。
+维护者和社区相对活跃,更新频率高。
+步骤:
+1.安装docker 和docker-compose(略)
+2.Docker 安装 miniflux:
+(1)创建并进入你想安装 Miniflux 的文件夹:
+mkdir ~/miniflux
# 在根目录创建名为miniflux的文件夹
cd ~/miniflux
# 进入miniflux文件夹
(2)创建docker-compose.yml文件:
+nano docker-compose.yml
# 使用nano编辑器创建,会自动打开文件以写入内容
(3)在文件中写入以下内容并保存:
+version: '3.4'
+
+services:
+
+ miniflux:
+
+ image: miniflux/miniflux:latest
+
+ ports:
+
+ - "127.0.0.1:8080:8080" #调整一:增加localhost ip 并改port为8080
+
+ depends_on:
+
+ - db
+
+ environment:
+
+ - DATABASE_URL=postgres://miniflux:secret@db/miniflux?sslmode=disable
+
+ - RUN_MIGRATIONS=1
+
+ - CREATE_ADMIN=1
+
+ - ADMIN_USERNAME=admin # 登录Miniflux的用户名,可自定义
+
+ - ADMIN_PASSWORD=password # 登录Miniflux的密码,可自定义,至少6位
+
+ - "BASE_URL=https://enter.your.url" # 调整二:输入想用来访问Miniflux的域名
+
+ healthcheck:
+
+ test: ["CMD", "/usr/bin/miniflux", "-healthcheck", "auto"]
+
+ db:
+
+ image: postgres:latest
+
+ environment:
+
+ - POSTGRES_USER=miniflux
+
+ - POSTGRES_PASSWORD=secret
+
+ volumes:
+
+ - miniflux-db:/var/lib/postgresql/data
+
+ healthcheck:
+
+ test: ["CMD", "pg_isready", "-U", "miniflux"]
+
+ interval: 10s
+
+ start_period: 30s
+
+volumes:
+
+ miniflux-db:
+
+该 docker-compose.yml 文档内容基于 Miniflux 官方文档 ,并在细节上进行了调整。调整有两处:一是将 port 改为127.0.0.1:8080:8080,主要目的是错开常用port 80,并调整 localhost 为127.0.0.1来跟 nginx 的设置一致(如不调整, miniflux 将使用0.0.0.0,无法顺利运行 nginx );二是在 miniflux 的environment 中加入新的 configuration BASE_URL,请将内容换为你想用来访问 Miniflux 的域名。
+//如何用 nano 保存文件:可以使用 ctrl+X,在退出编辑时,选择Y来保存所有更改,再敲一次回车便可以回到命令行。//
+(4)运行以下代码进行安装:
+docker-compose up -d
在浏览器中访问服务器ip:端口号(如http://123.45.67.890:8080),如显示登录界面,即代表安装成功。域名解析和反代步骤略。
+前言 搜索引擎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过程:爬行,索引,排名。
+1990年,当时人们依赖 ftp 协议共享文件资源。必须一字不差地输入文件名称,才能得到一个能下载该文件的 ftp 地址。
+1995年,风云一时的 Yahoo 诞生。当时 Yahoo 利用的是人工编辑导航目录的方式来给用户提供服务。但随着互联网上的 web 网站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力收录形式逐渐不再适用。
+1998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Google 成立,一种查找网页的自动化程序也开始被应用,这种程序就叫爬虫。
+搜索引擎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三个过程:爬行,索引,排名。
+爬行
+爬行是谷歌爬虫抓取并解析页面HTML的过程。这个时候爬虫看到的类似纯文字版的网页快照。也就是未执行CSS和JS的页面。这个时候谷歌会记录网页的一些相关信息比如标题,关键词,原描述,文本内容,链接等。
+对于新站,其实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收录。互联网也就是一张由无数链接形成的大网,蜘蛛(spider)通过跟踪链接访问页面,当发出页面访问请求之后,服务器会返回HTML代码。蜘蛛会将采集到的程序收入原始页面数据库。
+蜘蛛的爬取方式分为两种:
+纵向抓取:蜘蛛在网站上发现一个链接,就会沿着这个链接一直深入,发现一个,抓一个,直到无法再找到新链接。
+横向抓取:蜘蛛在网站上发现一个链接,先将第一层级的链接全部爬取完,再进入第二层级抓取,直到爬取完网站的最深层级。
+网站的纵向抓取和横向抓取往往是同时进行的,理论上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那么蜘蛛就会将网站上的所有链接全部抓取。但是由于资源的限制,我们在查看蜘蛛的crawl记录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页面并没有被爬取。
+既然蜘蛛没有办法爬行所有页面,那么那些页面会优先抓取呢?
+高DA和高PA页面:即网站和页面的权重高,蜘蛛就会优先爬取
+更新时间:页面更新频繁会吸引蜘蛛抓取
+导入链接:高权重的导入链接,这也就是外链要尽量选择高权重网站的原因
+与首页距离:层级距离首页越近,权重越高,越可能被蜘蛛爬取
+地址库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和繁杂,为了节省资源,搜索引擎会建立一个地址库,将已经发现但是并没有抓取的页面和已经抓取的页面记录在里面。
+地址库的网址往往有以下三种来源:
+人工录入的种子网站
+蜘蛛爬取页面后解析出网址,如果不存在,就录入
+通过站长工具提交网址,例如 google search console
+索引
+在索引(indexing)过程中,谷歌会将被抓取的页面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索引库。谷歌的 Caffeine 索引机制又会对网页进行渲染,执行CSS和JS,从而更好地理解你网页的内容。
+提取文字:搜索引擎会提取页面中的可见文字,以及包含文字信息的代码。如 meta 标签,alt 属性,锚文本等
+分词:例如对于 Where can I buy a high quality table ,那么 a high quality table 就会被视为一个词,而不是 buy a high 。对于不同国家的文字,每个搜索引擎的分词方式都是有区别的。
+去停止词:不论英文还是中文都会经常出现一些对于页面主体内容没有多大影响,但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例如语气词,介词,副词,感叹词等。搜索引擎会在建立这些页面之前去除这些词。
+消除噪声:页面上会存在一部分内容对于确认页面主题并无帮助,例如版权声明,导航等。这些内容也会在存入索引之前被清除。
+去重:因为搜索引擎并不喜欢重复的内容,所以对于重复度过高的页面也是会被清除的。因此我们网站的页面内容一定要尽可能的稀释重复度。
+正向索引:经过上述步骤之后,搜索引擎得到的就是可以反应页面主题的内容,他会记录每个关键词在页面上出现的频率,格式,位置,然后将这些数据存储在索引库中。
+倒排索引:正向索引是将页面对应到关键词,倒排索引是将关键词对应到页面。这样用户在搜索的时候,可以迅速确定页面
+链接关系计算:链接关系计算是针对内链和外链,维度包括链接的数量,导入链接权重。Google PR 就是这个计算结果的体现。
+特殊文件:谷歌不仅可以抓取 html 网页,对于 PDF,TXT,Word 这种文字占比例较高的文件也是可以抓取的。
+排名
+排名过程其实在爬取和索引的时候就开始了。到了索引阶段,谷歌会为网页计算一些指标,作为排名算法的初始数据。当用户搜索问题时,谷歌会进行语义分析,理解用户搜索意图,并执行排名算法,根据页面相关性得分为每个页面排序,最终形成搜索结果页面。
+搜索词:对用户输入的搜索词进行去停止词处理,搜索指令处理
+文件匹配:用户可能搜索的是网页,也可能是PDF或者JPG图片。
+初始子集选择:因为在这个阶段,能够匹配的网页数量是巨大的,所以会根据页面的权重首先选出一个子集
+相关性计算(最重要的一步):
+关键词常用度:越常用的词对于搜索词的用处越小
+关键词密度:密度越大,该页面的相关性越高,但是现在这个因素对于页面的排名已经不太重要。
+关键词的位置和形式:粗体,H标签都表明这是较为重要的关键词;位于段落开头的关键词比段尾的关键词拥有更高的权重,所以建议将搜索量最高的关键词放在段首,其余关键词较为自然的分布的文章中。
+关键词匹配度:能够完整的匹配用户的搜索词,证明页面的相关性越高。
+页面权重:页面权重和很多因素相关,例如导入链接,DA(域名权重)等。
+排名过滤:现在已经基本得到了关键词的排名,但是对于曾经有过作弊为行为的网站,谷歌会对其 ranking 进行下调,以示惩罚。
+页面显示:排名确定后,搜索引擎会调用页面的meta标签,也就是 title 和 description 。
+搜索缓存:对于重复搜索词,搜索引擎是会将结果进行缓存的。
+搜索日志;搜索引擎会将用户的搜索词,点击网页,ip,搜索时间都进行记录,便于判断搜索结果的质量,调整算法,预测搜索趋势等。
+在商业的驱动下,催生了一个职业叫搜索引擎优化,通常会简称为 SEO 。
+在搜索结果中你会发现,很多网站明明不提供有效信息,却排名靠前。那是因为它们通过掌握搜索引擎排名的规律,利用一些作弊手段“骗”过了程序。例如关键词堆积、隐藏链接、PR劫持、模拟点击、模拟发包等。这些在业内被叫做黑帽SEO。
+不过虽然你无法改变算法,但如果想让自己的搜索结果更干净,其实也有一些搜索技巧可以使用。
+例如,
+精确搜索:“关键词”,利用双引号 ,这样关键词不会被拆分
+模糊搜索:利用*号代替文字
+site:查找指定网站的所有页面,site:网站链接
+关键词site:查找指定网站的关键词,关键词 site:网站链接
+关键词A +关键词B:同时搜索多个关键词,+前面记得加空格
+关键词A -关键词B:排除搜索结果中不想看到的内容,-前面记得加空格
+intitle:标题中含搜索词的内容,intitle:关键词
+intext:正文中含搜索词的内容,intext:关键词
+inurl:url网址中含搜索词的内容,url:关键词
+filetype:搜索指定格式的文件,关键词 filetype:格式后缀
+叠加使用方法:比如排期搜索结果中不想看到的网址,搜索词 -site:网站链接
+robots.txt 文件可以指定那些我们不希望被爬虫访问的页面,比如,管理页面、登录页面或者其他不重要的页面等。这样做的原因是,一般来说搜索引擎分配给每个网站的爬行预算是固定的,如果我们将预算浪费在不重要的页面,那么相对应的,我们那些重要的页面,比如产品分类页,产品详情页,被收录的概率就会变低。下方是淘宝的 robots.txt:
+User-agent: Baiduspider
+
+Disallow: /
+
+User-agent: baiduspider
+
+Disallow: /
+
+站点地图可以列出网站上所有的页面,比如产品分类,产品详情页,新闻博客页等。我们将站点地图提交给搜索引擎,可能会帮助爬虫更快地发现我们的网站。谷歌是在谷歌站长后台提交站点地图,其他搜索引擎同理。
+ +前言 在计算机领域,系统引导和磁盘分区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BIOS与UEFI,MBR与GPT,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此外,我们还会讨论与这些概念密切相关的引导加载程序——GRUB。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直译成中文名称就是"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它是一组固化到主板中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可以从CMOS中读写系统设置的具体信息。此程序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开机后的自检程序和系统自启动程序。简单来说,BIOS只认识设备,不认识分区、不认识文件。
++UEFI(统一可扩展固件接口)是一个公开的规范,定义了操作系统和平台固件之间的软件接口。UEFI 是传统 PC BIOS 的继承者,是取代传统BIOS的,相比传统BIOS来说,它更易实现,容错和纠错特性也更强。
+
+它将引导数据存储在 .efi 文件中,而不是固件中。你经常会在新款的主板中找到 UEFI 启动模式。UEFI 启动模式包含一个特殊的 EFI 分区,用于存储 .efi 文件并用于引导过程和引导加载程序。UEFI使用GPT的分区引导方案,支持更大的硬盘。由于省去了BIOS自检的过程,所以启动速度更快。传统BIOS主要支持MBR引导,UEFI则是取代传统BIOS,它加入了对新硬件的支持,其中就有支持2TB以上硬盘。
+
++全新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分区格式化,硬盘分区初始化的格式主要有两种,分别为
+MBR
格式和GPT
格式。MBR是传统的分区表类型,当一台电脑启动时,它会先启动主板上的BIOS系统,BIOS再从硬盘上读取MBR主引导记录,硬盘上的MBR运行后,就会启动操作系统,但最大的缺点则是不支持容量大于2T的硬盘。
++而GPT是另一种更先进的磁盘系统分区方式,它的出现弥补了MBR这个缺点,最大支持
+18EB
的硬盘,是基于UEFI
使用的磁盘分区架构。目前所有Windows系统均支持MBR
,而GPT
只有64
位系统才能支持。BIOS只支持MBR引导系统,而GPT仅可用UEFI引导系统
。正因为这样,现在主板大多采用BIOS集成UEFI,或UEFI集成BIOS,以此达到同时兼容MBR和GPT引导系统的目的。
++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它允许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内同时拥有多个操作系统,并在计算机启动时选择希望运行的操作系统。
+GRUB可用于选择操作系统分区上的不同内核,也可用于向这些内核传递启动参数。
+它是一个多重操作系统启动管理器,用来引导不同系统
,如Windows、Linux。Linux常见的引导程序包括LILO、GRUB、GRUB2。
++如果你遇到过刚制作的U盘启动盘无法启动,或者新买的固态硬盘做好系统后无法启动,那么大概率的问题就出现在BIOS的引导模式的选择上,是UEFI还是Legacy。legacy启动模式是指BIOS 固件用来初始化硬件设备的引导过程,Legacy启动模式包含一系列已安装的设备,这些设备在引导过程中计算机执行 POST (开机自检)测试时会被初始化。传统引导将检查所有连接设备的主引导记录 (MBR),通常位于磁盘的第一个扇区。
+
+当它在设备中找不到引导加载程序时,Legacy会切换到列表中的下一个设备并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找到引导加载程序,否则返回错误。
BIOS | UEFI |
---|---|
用于初始化计算机硬件并引导操作系统 | 在计算机启动时运行 |
具有较少功能和灵活性 | 具有更多功能和灵活性 |
支持更大的硬盘容量、更快的启动速度、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多的扩展性v | |
通常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 |
MBR | GPT |
---|---|
用于分区磁盘并存储分区布局信息 | 用于分区磁盘并存储分区布局信息 |
支持最多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加1个扩展分区 | 支持最多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加1个扩展分区支持最多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加1个扩展分区 |
具有更好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使用校验和检测数据损坏 | |
UEFI需要GPT格式的磁盘才能引导 |
GRUB |
---|
用于在计算机系统启动时加载操作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与BIOS、UEFI、MBR、GPT都有关联 |
能够与BIOS或UEFI兼容,可以在MBR或GPT格式的磁盘上运行 |
通常用于多引导系统,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之间进行选择,并提供了灵活的配置选项 |
UEFI 引导模式 | Legacy引导模式 |
---|---|
UEFI 提供了更好的用户界面 | Legacy引导模式是传统的且非常基本的 |
使用 GPT 分区方案 | 使用 MBR 分区方案 |
UEFI 提供更快的启动时间 | 相比UEFI,它的速度较慢 |
由于 UEFI 使用 GPT 分区方案,因此它可以支持多达 9 zB 的存储设备 | Legacy使用的 MBR 分区方案仅支持最多 2 TB 存储设备 |
UEFI 以 32 位和 64 位运行,支持鼠标和触摸板 | Legacy在仅支持键盘,仅 16 位模式下运行 |
它允许安全启动,防止加载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它还可能阻碍双启动,因为它将操作系统(OS)视为应用程序 | 它不提供允许加载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的安全启动方法,未限制双启动 |
它具有更简单的更新过程 | 与UEFI相比,它更复杂 |
BIOS+MBR:
+这是最传统的,系统都会支持;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支持容量大于2T的硬盘
。
BIOS+GPT:
+BIOS是可以使用GPT分区表的硬盘来作为数据盘的,但不能引导系统;若电脑同时带有容量小于2T的硬盘和容量大于2T的硬盘,小于2T的可以用MBR分区表安装系统,而大于2T的可以使用GPT分区表来存放资料
。但系统须使用64位系统。
UEFI+MBR:
+可以把UEFI设置成Legacy模式
(传统模式)让其支持传统MBR启动,效果同BIOS+MBR
;也可以建立FAT分区,放置UEFI启动文件来,可应用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实现双模式启动。
UEFI+GPT:
+如果要把大于2T的硬盘作为系统盘来安装系统的话,就必须UEFI+GPT
。而且系统须使用64位系统,否则无法引导。但系统又不是传统在PE下安装后就能直接使用的,引导还得经过处理才行。
前言 在linux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诸如 Terminal,Console,bash,zsh,shell,tty 等概念,这些概念常常被混淆,似乎都和命令行相关。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它们的前世今生。
+终端,英文叫做 terminal ,通常简称为 term;控制台,英文叫做 console。
+要明白这两者的关系,还得从最初的计算机说起。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一台计算机一般是由多个人同时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一台计算机需要连接上许多套键盘和显示器来供多个人使用。在以前专门有这种可以连上一台电脑的设备,只有显示器和键盘,还有简单的处理电路,本身不具有处理计算机信息的能力,他是负责连接到一台正常的计算机上(通常是通过串口) ,然后登陆计算机,并对该计算机进行操作。当然,那时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是多任务多用户的操作系统。这样一台只有显示器和键盘能够通过串口连接到计算机的设备就叫做终端。
+而控制台又是什么回事呢?其概念来自于管风琴的控制台。顾名思义,控制台就是一个直接控制设备的台面(一个面板,上面有很多控制按钮)。 在计算机里,把那套直接连接在电脑上的键盘和显示器就叫做控制台。
+终端是通过串口连接上的,不是计算机本身就有的设备,而控制台是计算机本身就有的设备,一个计算机只有一个控制台。计算机启动的时候,所有的信息都会显示到控制台上,而不会显示到终端上。也就是说,控制台是计算机的基本设备,而终端是附加设备。 当然,由于控制台也有终端一样的功能,控制台有时候也被模糊的统称为终端。
+以上是控制台和终端的历史遗留区别。现在由于计算机硬件越来越便宜,终端和控制台的概念也慢慢演化了。终端和控制台由硬件的概念,演化成了软件的概念。 +
+内核( Kernel )和外壳( Shell )是 linux 的两个主要部分。Kernel 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系统的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这些功能,都是由 Kernel 提供的。
+用户和操作系统内核交流需要一个工具,那么这个工具就是 Shell。
+什么是 Shell?在 Linux 中,最常见的 Shell 形式有命令行界面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两种。并不是打开的那个终端窗口就是 Shell,如Alacritty、Gnome-Terminal、xterm 、kitty等程序,它们不是 Shell,而它们里面运行的 Bash、Zsh、fish 等命令行解释器程序,才是 Shell。
+那 Alacritty、Gnome-Terminal、xtermxterm 是什么?
+它们是终端模拟器。
+前面提到过,在远古时代,终端和控制台都是有实体的。控制台直接和计算机在一起,你可以通过控制台控制计算机。终端通过数据线和计算机连接,终端也提供一个键盘和一个屏幕,你可以通过键盘向计算机下达指令,然后通过屏幕观察输出。
+但是现在的计算机组成和以前不一样了,一般一台电脑都是自带键盘和屏幕,很少再外接终端设备。
+所以 Linux 提供了另外一个更高级的功能,那就是虚拟终端。那就是在一台电脑上,通过软件的模拟,好像有好几个终端连接在这台计算机上一样。
+现在说的终端,比如 linux 中的虚拟终端,都是软件的概念。虚拟终端称之为 tty,tty 是电传打字机电传打字机 Teletypewriter 的缩写,在带显示屏的视频终端出现之前,tty是最流行的终端设备。每一个 tty 都有一个编号,在/dev目录下有相应的设备文件。其中/dev/tty1到/dev/tty7可以通过 Ctrl+Alt+F1 到 Ctrl+Alt+F7 进行切换,也可以通过 chvt 命令进行切换,就好比是以前多人公用的计算机中的六个终端设备,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叫“虚拟终端”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了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以及从多用户共享到个人使用的转变。这种变迁不仅影响了终端和控制台的概念,也塑造了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和期待。
+ +前言 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全球最为普及的桌面操作系统之一,其用户界面的设计非常经典;而win11中的二级菜单令人感到无语,本文教你回到一级菜单。
+Win11的显示更多选项
怎么设置才能将其关闭,并恢复成Win10的状态呢?系统内置的命令提示符(CMD)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任务,另外请注意,此操作仅适用于CMD,并不适用于Windows PowerShell。
步骤1. 按Win+S打开搜索框,输入cmd并以管理员身份运行命令提示符。
+步骤2. 输入以下命令并按Enter键执行。
+reg add HKCU\Software\Classes\CLSID{86ca1aa0-34aa-4e8b-a509-50c905bae2a2}\InprocServer32 /ve /d “” /f
+
+注意:如果您想要重新打开Win11新样式的右键菜单的话,以同样的方式在命令提示符中执行此命令:
+reg delete "HKCU\Software\Classes\CLSID{86ca1aa0-34aa-4e8b-a509-50c905bae2a2}" /f
+
+选择“开始”按钮 ,然后滚动查找你希望在启动时运行的应用。
+右键单击该应用,选择“更多”,然后选择“打开文件位置”。此操作会打开保存应用快捷方式的位置。如果没有“打开文件位置”选项,这意味着该应用无法在启动时运行。
+文件位置打开后,按win+ R,键入“shell:startup”,然后选择“确定”。这将打开“启动”文件夹。
+将该应用的快捷方式从文件位置复制并粘贴到“启动”文件夹中,即添加启动项成功。
+方案一:使用Windows设置关闭Win11更新 +在Windows系统设置中,也有一个设置可以暂时关闭Win11更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按Win+I打开Windows设置页面。
+单击“更新和安全”>“Windows更新”,然后在右侧详情页中选择“暂停更新7天”选项即可在此后7天内关闭Windows更新。
+暂停更新7天
+方案二:使用注册表编辑器关闭Win11更新 +Windows注册表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存储着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数据与配置,我们可以通过编辑注册表来解决一些很难搞定的计算机问题,比如彻底关闭Win11更新。
+按Win+R输入regedit并按Enter键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导航到此路径: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
+右键单击Windows文件夹,选择“新建”>“项”,然后将其命名为“WindowsUpdate”。
+新建项WindowsUpdate
+右键单击新建的WindowsUpdate文件夹,选择“新建”>“项”,然后将其命名为“AU”。
+在新建的AU文件夹右侧空白页面中右键单击并选择“新建”>“DWORD(32位)值”,然后将其命名为“NoAutoUpdate”。
+新建DWORD(32位)值并将其命名为NoAutoUpdate
+更改NoAutoUpdate数值数据为1
+方案三:使用任务计划程序关闭Win11更新 +任务计划程序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对任务进行记录、安排、追踪和完成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关闭windows更新。
+右键单击“此电脑”,点击“管理”。
+导航到此路径:“任务计划程序” > “任务计划程序库” > “Microsoft” > “Windows” > “WindowsUpdate”。
+右键单击“Scheduled Start”任务,然后点击“禁用”即可停止Win11更新。
+使用任务计划程序关闭Win11更新
+方案四:使用组策略编辑器关闭Win11更新 +组策略是管理员为计算机和用户定义的,用来控制应用程序、系统设置和管理模板的一种机制,通俗一点说,即为介于控制面板和注册表之间的一种修改系统、设置程序的工具。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本地组策略编辑器来关闭Win11更新。
+按Win+R输入gpedit.msc并按Enter键打开本地组策略编辑器。
+转到此路径: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Windows组件>Windows更新>适用于企业的Windows更新。
+转到适用于企业的Windows更新文件夹
+双击此文件夹下的“选择目标功能更新版本”设置。
+在弹出窗口中将其配置为“已启用”,在左下方长条框中填入“20H1”(或者其他您想停留的Windows10版本),然后单击“应用”>“确定”即可。
+配置选择目标功能更新版本设置以关闭Win11更新
+方案五:使用本地服务关闭Win11更新 +本地服务是汇集整个计算机上全部服务的一个集合,我们可以在这里对指定的Windows服务项进行启用、停止或禁用配置,关闭Win11更新也不例外。
+按Win+R输入services.msc并按Enter键打开服务页面。
+在右侧列表中找到“Windows Update”选项,双击进入详细属性页面,将其启动类型配置为“禁用”,然后单击“应用”>“确定”即可关闭Windows自动更新。
+方案六:使用第三方软件关闭更新
+ + +方案七:使用脚本彻底关闭更新
+::Windows auomatic updates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AutoInstallMinorUpdates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NoAutoUpdate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AUOptions /t REG_DWORD /d 4 /f
+reg add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dowsUpdate\Auto Update" /v AUOptions /t REG_DWORD /d 4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 /v ElevateNonAdmins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v NoWindowsUpdate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LM\SYSTEM\Internet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Internet Communication"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WindowsUpdate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0 /f
+sc stop wuauserv
+sc config wuauserv start=disabled
+sc stop WaaSMedicSvc
+sc config WaaSMedicSvc start=disabled
+reg add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stallService\State /v AutoUpdateLastSuccess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08:00"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FeatureUpdatesStart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QualityUpdatesStart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UpdatesExpiry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FeatureUpdatesEnd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QualityUpdatesEndTime /t REG_SZ /d "2100-01-01T00:00:00Z" /f
+
+将以上命令保存为.bat文件,运行即可。
+::Windows auomatic updates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AutoInstallMinorUpdates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NoAutoUpdate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AU /v AUOptions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WindowsUpdate\Auto Update" /v AUOptions /t REG_DWORD /d 4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LM\SOFTWARE\Policies\Microsoft\Windows\WindowsUpdate /v ElevateNonAdmins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 /v NoWindowsUpdate /t REG_DWORD /d 0 /f
+reg add "HKLM\SYSTEM\Internet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Internet Communication"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1 /f
+reg add HKCU\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WindowsUpdate /v DisableWindowsUpdateAccess /t REG_DWORD /d 1 /f
+sc config wuauserv start=auto
+sc start wuauserv
+sc config WaaSMedicSvc start=auto
+sc start WaaSMedicSvc
+reg add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InstallService\State /v AutoUpdateLastSuccess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08:00"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FeatureUpdatesStart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QualityUpdatesStart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UpdatesExpiry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FeatureUpdatesEnd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Z" /f
+reg add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Update\UX\Settings /v PauseQualityUpdatesEndTime /t REG_SZ /d "2000-01-01T00:00:00Z" /f
+pause
+
+以上为恢复更新的脚本。
+ +前言 个人博客的搭建有诸多框架的选择。本文以Zola框架为例,介绍如何部署该静态站点,并将其托管到Paas平台上。
+在互联网冲浪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独立站点,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样式;这些站点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从最初的手工编写HTML页面,到后来的内容管理系统(CMS)如WordPress的兴起,再到如今流行的静态网站生成器(SSG),如Hugo,Hexo,Zola等等。
+如今,静态网站生成器以其简单易用和高效性而备受青睐。其工作原理是在本地计算机上生成整个网站的HTML文件,然后将这些静态文件上传到服务器,这样用户访问网站时就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获取到HTML文件,而无需动态生成页面。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还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通过Hugo和Hexo等静态框架,个人用户和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创建出具有各种主题和样式的独立站点。这些框架提供了丰富的主题和插件库,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并通过简单的配置和定制来创建一个符合自己风格的网站。同时,这些框架还支持Markdown等标记语言,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编写和管理网站内容。
+博客的搭建涉及框架的选择。一般而言,有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的区别。
+静态网页是提前在服务器上创建好的HTML文件。当用户访问时,服务器将这些文件直接发送给浏览器,浏览器解析并呈现页面内容。 +这意味着每个用户访问相同的静态网页时,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不会根据用户的操作或者输入而改变。其优点在于响应速度较快,对服务器压力较小,可缓存性强,提高页面加载速度。
+而动态网页的内容是在用户请求时才动态生成的。当用户访问动态网页时,服务器根据用户的请求和其他条件(例如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HTML文件,然后发送给浏览器。 +优点在于无需多种配置,易于部署和写作。但性能消耗较高,同时响应速度可能较慢。以作者之前的Halo博客为例,其在VPS上部署后在复杂主题的加载上比较缓慢。
+通过简单的步骤,我们已经快速地创建一个具有自定义主题和样式的独立站点,并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供他人访问。而在这期间,各种工具链的完善和前端基本原理了解也是收获的一部分。
+